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913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育(作者系一初二学生)


作者:一个初二的学生 

  

 我对当今的语文教育可是失望透了。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涵盖面极广。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情物理,无所不包。可是,就是这样一门本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如今却成了学生睡觉的最佳选择。这是为什么? 

先来看,我们究竟在语文课上学到了什么?小学里还说的过去,认了几个字,会写了几句话了;那中学里呢?似乎什么都没有!当然我这么说可能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拍案而起大喊“胡说”,我才不怕,这是百分之一百的事实。难道说,知道一篇散文用了什么抒情方法、一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一篇议论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些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所教给我们的吗?怪不得想睡觉!试问语文老师们,你们平时读文章的时候,会去考虑它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了主人公什么精神吗?会去把它分段分层概括中心思想吗?会去把它一个字一个词挑出来分析它用的好在哪里吗?会?可能吗?!最多做点笔记,再想一想,记一点,如此而已。那么,请问你们把这些东西教给我们,是想让我们去干什么?仅仅为了高考吗?! 

再来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无非是读读课文,老师讲的时候记记笔记(少部分人而已,临考前向大方同学借来复印的才是多数),老师不讲的时候(就是拉一堆问题来看谁倒霉的时候)几乎人手一册教参。没办法,老师上课时都曾说过“这些教参上有,我就不讲了”这样的话(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根本不用听课,每个人抱本教参研究去得了,考试保准及格)。这就是课内教学,教参的天下。至于课外的,还不是需要考试作为强制性手段,以至于造成了考前人手一册,考后垃圾箱里一堆的情况。不知我们的语文老师看到那一堆书会做何感想? 

讲到考试,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语文考试最无聊、最没用、最浪费时间了。老师您别火气冒得太快,慢慢看下去,再说我是不是有道理。 

先是基础。分明是老师挖空心思地炮制标准化试题摧残学生。试题中的“弯弯绕”,为学生设陷阱,扭曲了语文学科的本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性,也给一些一知半解者提供了得高分的偶然性。选择题尽管带有很大的迷惑性,但非此即彼的基本特征又决定了自身含有难以避免的暗示性,这就难免会使考生滋生一种投机侥幸心理。有的考题完全是以出题者死板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学生,为难考生。这种以考生为敌的考试题不能真实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倒给一些平庸之辈提供了“蒙混过关”的空子。如拼音、成语典故、文学常识、中外名家名著等考题,哪一道题不是一查便知,考完即忘的死知识,这样的考查,能考出考生的运用能力和终身受益的语文素质吗?  

再是阅读。有些佳句妙不可言,理应用心去感悟,可修辞专家们非要让学生去追究用了怎样的修辞法,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倘若能询问朱教授的话,恐怕也未必说得出个所以然来。还有像在文中挖掉一个词,再给你三个意思明明差不多的词语让你选哪个最合适。哼,怕是原文作者看了老师们给的“错误答案”会大叫一声“太妙了”把原来那个词给换了。这些纯属“作者无意,学者多情”的考题,无非是把简单的问题故意复杂化、神秘化。 全是无聊的人做的无聊的事,偏偏得让我们这些不无聊的人也变得无聊,真是无聊透顶! 

最后是作文。有的作文题凭命题者的主观意愿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价值取向。要把考生的思维与写作强行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和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如1998年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对题目中所要求的品格缺乏真实体验的考生们,只好用“瞎编”以应付,于是,“父母双亡”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洋洋大观充斥于考生试卷中;再如今年高考,明摆着教人胡编乱造,在美化诚信的同时又背叛诚信。这样的考查又在迫使广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风和人品呢?  

   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中曾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试题标准化的要害是思维标准化。学生只能在预先确定好的思维框内思考,决不允许有个人的独立见解。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判断、选题、填空、简答等方面的应试能力,让学生成为做题“机器”。怎么考就怎么教,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高考走,高考跟着“专家”走,“专家”跟着感觉走,这是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标准化的“标准”是什么?只不过是“专家”“权威”的主观随意性而已。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而以标准化为主的应试教育则将学生的这种能力扼杀了,学生思维创造的权力被“专家”“权威”垄断起来了。分数几乎成了教育的异端裁判所,以分数维持思想的专制,扼杀自由探索的精神于未萌,无怪乎《中国青年报》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祸国殃民”了。 

附记 

气出完了,讲几句人话。 

我不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也正如此,我才希望当今的语文教育能够起到一个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不是讨厌语文的作用。可是由于高考仍然存在,所以我的希望不得不落空。  

给语文老师提一个建议:应当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有三个作用:一可以体会写作的艰难,避免盲目性;二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让你写”为“我要写”;三有利于学生近距离学习。叶圣陶老先生多次指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出一手好文章。该教师通过自己下水作文,把对作文的要求形象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便于学生对作文要求的直观理解,而且教师会写文章,就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有威信,在学生中就有感召力,说话就有人听,就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不听由你。 

(只是我作为暑假练笔写的,我的语文老师是个好人,可我就是觉得她教得不好,来这里看了看,才知道原来教语文是很难的。真是可怜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了。)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绿》第一课时教案
下一篇:从应试中探索素质教育——解密“黄冈神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