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911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更应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社会实践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更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此举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在高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强调参与探究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教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人教版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一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本课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笔者首先从标题中让学生确定中心词“拿来”,然后以此为突破,让学生沿着“拿来”展开探究思索,学生通过关键词入手进入文章,通过互相探讨,最后按“何有拿来”----“拿来什么”----“怎样拿来”的思路理顺了文章线索。接着让他们用开篇的“拿来”之前的“闭关”与“送去”作对照,教师通过积极点拨,让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破与立的辨证关系,使他们不光知其然,还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再让学生沿着课文中心思路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总结板书上述问题。实验证明通过“设疑—自学——交流——探究-----解答----总结”这一学习过程,多数学生不光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潜在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高级中学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的重要,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课程特点,只要注意了解基础,并发掘基础和拓展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四《短文三篇》一课时,结合三篇文章中最精辟的一些句子,反复启发,再结合单元写作纲要,提出“谈生命.思想.信条”这一论题,让学生举例论述,促使他们对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当然,只此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实践考试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因此,在《短文三章》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勾画了疑难字、词,进行生字正音和词语解释,让他们积极积累好基础,随后让同学们勾画出各自认为最难懂的句子来进行分析探讨,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最后,将统一探究的疑难问题展示,教师随堂趁机加以点拨和指导,结果证明,通过“自学”、“共商”、“互评”、“指引”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做到了和语文课本融成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提高。

                 兴仁一中   闫章仁

 

闫章仁

标签: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感谢我的老师,让我走上从教之路》 教师随笔(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