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857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知识链接

一、晚唐社会的特征

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晚唐时期,政局更为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政治痼疾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导致王朝倾覆,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时期。诗中充满哀愁、痛苦,显得细腻、缠绵,看不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沈郁、韩愈的雄奇、王维的秀丽、岑参的慷慨、王昌龄的刚健。

这一时期大致分两段:

前一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

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作风浪漫、士行尘杂”,形成特点浓丽的闺阁情怀。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桂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诗歌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第一板块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

鉴赏 文本探究  思与悟

九日齐山登高

识常识

一、人物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爱到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同病相怜之感。

探意旨

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2、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

3、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赏艺术:

1、“江涵秋影雁初飞”,在这句诗中,“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发在何处吗?

2、此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寄扬州韩绰判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探意旨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赏艺术

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诗歌借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识常识

人物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中的李商隐张生仕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探意旨

1、“相见时难别亦难”,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2、如何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赏艺术

1、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达作用。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中情人的样子,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安定城楼

识常识

写作背景

此诗为义山客中抒怀之作,开成三年(838年)作者应试落选,在泾原幕府中作客时写下。

探意旨

1、“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2、“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这两句诗借庄子寓言故事有什么意图?

赏艺术

1、“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首联写景有什么作用?

2、赏析“虚”“更”的表达作用。

拓展 感悟提升  品与读

名家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展开全文阅读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哲理故事

遇到老虎后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吕小军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诗国余晖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一“尊师”主题班会(实录)
下一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