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37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之林黛玉形象分析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课题】:林黛玉形象分析               

【授课日期】:2012年12月24日

【教学目标】:通过形的探究挖掘林黛玉的神

【教学重点】:大家共同视角下的林黛玉

【教学难点】:贾宝玉眼中的黛玉形象

【教学方法】:评点法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之前已经说过《红楼梦》其中一个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敢于极力去宣扬女性美,那么这些女性到底美在哪里?我们带着问题来看文本。

猜一猜

首先,我们根据ppt上的判词提示和你的经验来猜一猜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三个姊妹都是何许人也?

PPt出示三则判词,判词上已标明名字。

教师对判词加以分析提炼。

迎春:温柔(金闺花柳质)           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探春:精明(才自精明志自高)         顾盼神飞、文彩精华

惜春:年轻(景不长)             身量未足

【小结】:综上所述,由人物的“形”入手去探究人物的“神”也许是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条捷径。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林黛玉的形与神。形一般可由外貌入手,外貌描写包括一个人的容貌、神态、衣着、配饰等。林黛玉的貌如何?

二、找寻林黛玉的外貌

【明确】:在不同人眼中,林的貌分别是这样的:

A、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注意】:关系复句的语义重心。强调“却”及“便”之后的内容。

【eg】、(1)虽然我作业做完了,但是我不会给你抄的。

(2)我看你锦衣华服,大腹便便,富态可掬,便知你是个有钱人,借点钱如何?

B、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竟是……(第五节)

归纳:以语言形式表现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形貌,标致而又气派,虽然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以王熙凤的见识、身份说出这样的话已属不易。

C、宝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心…,病…。(14节)

【学情分析】因为这段文字比较诗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加以一定引导,学生讨论描述。

(1)、罥烟眉:烟之形态富于变化,表现出一种灵动美。之所以灵动则因为内心之变化丰富,之所以丰富则因为内心之敏感细腻。

(2)、含情目:将“含情”换做“传情”如何?

(3)、问:为何宝玉这么一细看,就看到了黛玉的闲静时和行动处,甚至是她的病态美,内心?

【明确】:应该说,宝玉这么一看,便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故而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宝玉的共鸣,想象与感觉,看到了超越于特定场合下的林黛玉,看到了林的平时,林的神韵。

【貌之小结】:

问:1、这几段外貌描写各有什么侧重?审美眼光、交流的提升。

1、这几段外貌描写有什么共同处?

【明确】似乎都写到了林的气质(风韵、气派、神韵)却都没有写到林黛玉的服饰与打扮。试比较王熙凤外貌(第五节):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笑先闻。

【补充】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清•李渔)

【明确】王熙凤之打扮相当繁琐、复杂,整个外貌似乎都被服饰打扮所掩盖,这固然显示了贾府的富贵,凤姐的地位,也表明了王熙凤的张扬外露。

相比之下,林黛玉则完全不同。作家有意忽视了林黛玉的服饰、配饰之类的外在,而引导读者去关注林黛玉的气质与风韵,所谓天然去雕饰,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切外在的装饰对黛玉而言都是浮云,都是累赘,反而有损黛玉的纯洁。

三、评点法训练

(1)、所有旁人眼中的林黛玉其实都只是侧面描写。在大家看来,林黛玉是很有气质的,由内而外散发出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是天然的、纯洁的,那么她真是纯洁的吗?我们从正面来看看黛玉进贾府后有怎样的表现。

(2)、评点法示例,出示脂砚斋评语、我的评点

(3)、学生自由寻找发言,格式哪一段哪几句,表现了黛玉的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略。

四、课堂总结

(1)总之:入府后,林黛玉是步步小心、时时留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为什么?因为自尊。为什么自尊?为了守护内心的纯洁。

(2)林黛玉诗词展示,歌曲《葬花吟》

【教学反思】

     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界定不是非常清晰。由形入神应该始终都是一个相辅相存的过程。在学生提到自卑和自尊的问题上,教师应该给予给多的民主,不宜框死。因为自卑和自尊从某种角度而言具有相似性或着说共通性。本次课堂中,教学设计有一定难度,学生活动不是非常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有效活动。

 

袁来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林黛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也说《新三国》 作品赏析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 语法知识整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