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279
标签:
教师随笔
邂逅《中国教师报》 教师随笔
在当今这个时代,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已经成为人们了解资讯、联络沟通、交友购物甚至自身创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网络的盛行,纸质传媒从昔日的“宠儿”变成今日的“鸡肋”,似乎日益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盛行网络阅读的氛围中,我却爱上了一份纸质报纸,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
因为爱,所以爱。爱一个人也许不需要理由,但我想,爱一份报纸绝对需要理由。自从走上教师岗位后,在一次阅览室中的“邂逅”,她——《中国教师报》便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很快,她便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为我在工作中学习提高提供了超前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从此,我便开始将目光投向她,每一期新的报纸一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她的内容从头至尾阅读一遍,然后仔细体味其中的内容;从此,阅读《中国教师报》便成为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一期的阅读都使我如沐春风,醍醐灌顶,获益匪浅。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栏目还是《杏坛春晓》。这个栏目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实在而不乏风趣,轻松而又富有人生哲理,从版式设计到内容编排,无不令人耳目一新。经过编辑老师们的精挑细选,这里的文章让我觉得每一篇都堪称精品佳作,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去深思人生的况味。尤其是通过阅读,能够时时省视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文素养。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怎能不喜欢这样的报纸?
前不久,我一如往常,在课余间隙时捧起了《中国教师报》,里面的几篇文章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名为《等待》的散文讲的是作者第一次送儿子上幼儿园时触发的情思。“每一次接送,都是独特的等待,永不重复”。是啊,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不都充满了“等待”与被“等待”吗?什么是等待?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送儿上学,盼儿放学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所谓欲速则不达,尽管我们提倡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由此我想到自己,在教学中,有时心情不好,脾气急躁,教学手段就比较单一,教学语言难免粗暴。当看到有的学生调皮捣蛋时,很容易冲动,忍不住训斥惩罚他们。可是《等待》一文让我体会到遇事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细心呵护与引导,而这恰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等待”的。
《汽灯》一文讲述了一位扎根乡村教育的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事事想着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感人故事,读罢令人不忍掩卷;《家有“嫌”妻》则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时刻替教师丈夫维护教师形象的妻子,名贬实褒自己的贤妻,叫人忍俊不禁……像这样来源于教师生活,能引发思考、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充满人文情怀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教师报》贴近教师、服务教师,“和教师零距离”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在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对工作、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也注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完善自我。也正是因为有了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念已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中,激励着我更好更快地提高、成长。
“邂逅”《中国教师报》,真幸福!
谢志辉
标签:
教师随笔
邂逅《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蔚蓝的王国》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在新生入学教育会上的讲稿 班会演讲稿(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