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123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永久的悔 班次
教学
媒体 教学
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课文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过程
方法 抓住叙事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寻尽孝的意义,懂得尽孝。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
重点 1、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朗诵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子情深的由衷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反映母子情深的散文《永久的悔》。
走进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清平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精通12国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著有《天竺新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一)、 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
迎样 盈眶 简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模糊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耕耘 孤苦伶仃 轮廓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痛苦、悔恨。 】 2、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悔的具体表现是第十段。 】
3、这个“悔”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悔”字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4、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 的悔?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2、请学生默读课文。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具体写了一些什么?
【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具体写了“白的”,“黄的”和“红的”“白的”指麦子面,“黄的”指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指高粱饼。】
3、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4、学生讨论,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5、我们大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永久的悔”这篇文章的看法和体会。
【1、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在平实中饱含深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题:及早尽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展开全文阅读
五、课后作业
1、默写本课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板书
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怀恋母亲
教学
反思
后记
齐琦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