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05
标签:
教学论文
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
目前,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围绕这几种学习方式,我们摸索出了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课堂小结——达标检测,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还不够完善,学生对课文得不到完整印象。如果说好的导入如“凤头”,那么精辟的课堂小结就是“豹尾”,会给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总结课文的鲜明性,既利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我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总结课文的:
一、总结文章主旨
这是最常用的总结课文的方法。主旨是文章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学生在学了一篇课文之后,首先要了解这点。因此,我在分析课文之后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
1.总结故事情节。这种方法适用于寓言、小说、童话等。通过对情节的总结,学生可以得到由浅入深的认识。如在学完《狼》后,我和学生总结如下:这篇课文写了屠户从惧怕狼到杀死狼的故事。当屠户采取妥协的办法时,他处于被动地位,处境越来越危险;当他采取斗争的办法时,则处于主动地位,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狼是贪婪狡诈欺软怕硬的,对狼这样的恶人,不能抱任何幻想,必须与其斗争到底。
2.总结文章论点。此法用于议论文教学。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核心。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之后,这样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作者在提出论点后,分别从有业、敬业、乐业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我们对于职业应有的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3.总结说明特征。此法用于说明文教学。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事物或事理都要抓住特征。例如学完《中国石拱桥》,我和学生作了如下的总结:这是一篇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课文紧紧抓住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进行说明,并列举赵州桥、卢沟桥加以解说,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美之情。又如在学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我作了如下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主线,也适当的穿插介绍了其他颜色的花,从而说明花色多种多样的原理。在展开说明时,这篇课文运用了从不同角度来 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既全面又具体。具体地说,课文是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这六个方面是:(1)物质基础(2)物理原理(3)生理需要(4)进化观点(5)自然选择(6)人工选择,文章这样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总结人物形象。此法用于记叙文教学。人物形象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和性格特征。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例如总结《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作如下的表述:此文节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段故事文字虽短,但人物塑造各具特色。范进是个热衷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他痴迷科举三十多年,一朝中举竟喜极而疯,在集市上丑态百出,作者通过夸张的情节揭露了他的丑恶灵魂;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在范进中举前他对范进呼来喝去、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范进中举后则低声下气、逢迎拍马,作者通过他自相矛盾的话语让他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张乡绅也是势力之徒,他在范进中举前对范进不屑一顾,中举后则送钱送房,极力拉拢。作者通过各色人等的表现,展示了范进生活时代的世态炎凉。
再如对《皇帝的新装》的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这个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两个骗子行骗的伎俩,有两个大臣为保全自己而向皇帝谎报事实,有那些内臣骑士的虚假言行,有那些老百姓的谎言称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或促使皇帝上当受骗。但是,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造成皇帝受骗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皇帝自己的虚伪、愚蠢、昏庸、无能。皇帝是这个故事最主要的人物,这篇课文就是通过这个皇帝的丑恶表现,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本质。
二、总结写作方法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写作方法各具特色。总结写作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课文,又可让学生在写作时借鉴。
1.总结说明顺序: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这样总结:这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一般说来,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多是一处建筑实体,这样,采用空间顺序作说明,就可以说得清清楚楚。而这篇说明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的某一处园林或某几处园林而是苏州所有园林总的、共同的特征。这样,如果还采用空间顺序,就一定搞的很琐碎。于是作者抛开了这类说明文常用的空间顺序,而采用了总分顺序,这是颇有创造性的。
这篇文章开头先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间部分展开作具体说明,最后指出可以说的不止这些,总结全文。这是由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中间的一部分,仍然是采取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文章的第二段先总的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然后从第三段到第六段依次做了具体解说。而后七八九三段又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雕琢、油漆彩绘也讲究图画美。由此可见,本文采用按总分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园林的总体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我们应学习这种手法,把它运用到作文中。
2.总结组材特点:进行组材特点的总结,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如对《藤野先生》的总结:这篇课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但所写的内容不仅仅是向读者介绍藤野先生,还写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和仙台医专那些“爱国青年”的言行。那么,这三方面的内容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写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是交代结识藤野的思想背景。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等都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状况下,作者结识了正直、真诚、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故而对他十分敬爱。其次,写那些“爱国青年”对作者的讥讽、歧视等,是交代结识藤野的社会背景。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者和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藤野相处,怎不对他肃然起敬?总之,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的,因此对他真挚地崇敬并深切地怀念。
展开全文阅读
3.通过关键词句总结:关键词句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句子必须引起重视。如我在教《孔乙己》时,就是通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结尾,写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那么,孔乙己这样的结局是谁造成的呢?其客观原因是丁举人对孔乙己的残害。丁举人凶狠毒辣,对孔乙己任意毒打,时孔乙己失去了维持生活的能力,把他送上了一条死路。其主观原因是孔乙己的思想作风。孔乙己追求功名、羡慕上层,没有爬上去,而又轻视劳动人民,不肯从事劳动。他好喝懒做,时有偷窃,以致偷到丁举人家,遭此毒打,被送上了绝路。如果孔乙己不是这样的人,那么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因此,客观和主观这两方面的原因比较起来,孔乙己自身的主观原因是决定因素。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那个封建社会制度。孔乙己的思想作风,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而形成的。如果没有科举制,也就没有孔乙己这样的思想和言行。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一事告诉人们,封建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爬上去的,行凶作恶,作威作福;没爬上去的,则是又一番情景。显然,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三、总结课文标题
标题,即“文眼”,它往往是一篇课文中心的概括或内容提要。因此,从
标题入手总结课文,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抓住文章的主旨。例如《背影》一文的标题,可作如下的总结:作者以“背影”为线索,对它着意刻画。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它使一种深厚的感情贯穿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时,写父亲肥胖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艰难越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这表现了对儿子的深情;第三次是在父子告别后,“我”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里消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紧扣标题,抓住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父亲的深厚情感。
四、总结文章体裁
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首先应能辨别该文的体裁。有些课文的体裁较为特殊,教师应在讲完课文之后再次强调,让学生掌握。例如《海燕》的体裁可作以下总结:《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是诗歌的一种,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它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直抒胸臆,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第二,它不分行,不一定押韵,但语言凝练,有诗歌所要求的意境;第三,题材不限,但往往隐含丰富的哲理,以小见大,运用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富有战斗力。总之,散文诗既有散文的情趣,又有诗歌的韵味。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所采取的方法,希望得到同行指正。
郭巨存
标签:
教学论文
增强总结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
《赵普》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