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阅读:2390  
标签:教学反思
反思初中文言诗文教学


邹立群

  

    文言诗文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东西、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所有炎黄子孙血肉相连、心心相通的纽带。其间,不仅产生了许多漂亮的表达方式、严整的句法结构和久诵不衰的千古名篇,而且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崇高道德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初中阶段,作为受教育者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素质和道德情感发展完善的基础阶段,理应受到上述诸方面的浸润、濡染和熏陶。可是如果我们站在理性的高度观照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现状,就会发现我们存在着触目心惊心的疏漏和过失。 

    一、文言诗文教学篇目的比例严重不足 

    笔者统计了如下几组数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下称“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诗文共31课,占全部课文172课的18%; 现当代文学作品115篇(除外国作品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两者比例为1:3.7;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诗文最早的是《诗经·君子于役》,最晚的为清人钱大昕的《弈喻》,跨历史时空约3000年,而现当代史至今才80(且包含几近文学空白的文革十年),两者比例为37.5:1。不用笔者结论,任何人面对这几组简单而沉重的数据,结论已是不言而喻。

    于漪老师指出:“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其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承载体无疑是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文言诗文和广如苍穹的古代文学作品。我国古代文言诗文透射出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民主风度和气质与科学精神,并形成了我国人文精神的物质外壳。

    当世界面临着机器社会人为物役心为形役的焦灼之时,当世界上许多民族感到价值观念轰然崩塌的恐惧之时,他们把求助和注视的眸光投向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对中国的“周易”、“孔子”、“老子”、“管子”、“三国”、“红楼”……等等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并希望找到拯救病态社会的良方,重建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的观念体系,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被西方人忽略和偏废的精神意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淡漠我们民族的文化和文化的根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荡涤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的物化不可避免,难道我们愿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去重演西方社会的历史悲剧,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在“等待戈多”的无助和恐惧中书写自己民族历史的“变形记”吗?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强化和凸显文言诗文教学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代典藉的能力和兴趣,汲取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使他们感受我国古代文言诗文里蕴藉的传统道德观念、包孕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氲氤的人文气息。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显然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强化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全套6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入选课文仅31课, 加之中国人固有的思维定势和惯性──求全思想的祟弄,使得入选文言诗文不仅数量少,在思想内容上五花八门,力求“面面俱到”,却又失之单薄。正是因为例子太少和思想内容的混乱杂芜,一方面,使学生对古代文言诗文含蕴的精华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思辩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昏昏昭昭的混乱中失却了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可怜我们的学生身处宝山毫无自知一无所获,这,不能不说是“屈子”、“孔老”、“李杜”、“韩柳”……等人天大的悲哀。

    由于现代白话文在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成果很少用诸于他们的作文实践,当然,在新的传统和新的语言体系日益巩固之际,想要回归文言文作文的想法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荒谬和可笑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文的意境用现代白话文再现它们寓含的情境、内蕴和感情,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是一种发展和被承继的关系,古代文言文中优美的表达方式、味道深郁的字汇词句和精微细致的文风在现代白话文中也同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让他们呈日渐湮灭之势不也是可忧虑的一件事?要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我们应强化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初中语文教材到底应有多大的文言文比例呢?笔者以为,这一比例至少应平均达到40%,即初一文言诗文篇目占该年级课文总数的30%,初二40%,初三50%。

    二、文言诗文篇目亟待调整和增补

黄白兰在《马文奇老师的悲剧》中借一位学生家长之口批评中学语文教材,说:“马老师,怎么学的还是那本教材啊!我当年的学生笔记丢 了,如果不丢,让孩子看看,一定会考好的,这孩子就是记笔记不认真。”虽说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和原统编教材已有诸多不同,但基本篇目基本没变,而且新加的有些课文也存在着大量问题,这一切都有待于教材的编写者弥补改进。就文言文诗文而言,大体保持原样,且不说教材的一成不变极大地扼制了教师钻研教材的兴趣,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而且,社会意识的转变,精神形态的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七八十年代的学生有了很大不同,这些都要求语文教材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和完善中契合时代的特征和脉博。          

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诗文有很大一部分脱离了其自身的语文教育功能,充当着单纯的“政治传声机”的功能,对这一部分文言诗文,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大胆删去,如《捕蛇者说》、《陈涉世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山坡羊·潼关古》、《朝天子·咏喇叭》……等篇目即属此类。

    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诗文中还有一部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也应删去,如《弈喻》,会下围棋的学生毕竟少数,试想,对围棋一无所知的学生如何理解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其间寓含的人生哲理?而像《黄生借书说》等切近学生生活的作品,教材却将其列入课外自读课文的行列,有意无意地影响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教材编写者应将这篇教育意义深刻的文章定位为基本篇目中的教读课文。


展开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文彩匮乏,思想单调贫血的作品也应删去,如第二册《宋定伯捉鬼》。而在第三册中的《活板》和《核舟记》,则完全是为了迎合第三册说明文教学目标所入录的篇目,且不说适量选用一些其它体裁的作品不会淡化学期教学目标,就这两篇文章自身而言,除了机械地重复着什么“四大发明”,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主题而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既是鸡肋,何不弃之,代之以一些其它体例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文学意味更浓的一些其它体例的文章作品?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 初一文言诗文教学,我觉得应针对学生“童心未泯”的情况,选入一些古代神话,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弈射日”、“精卫填海”等,这些神话记载着我们祖先筚路蓝缕的生活历程,不仅是我们了解上古先民与自然斗争和生活的活化石,而且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从接触文言文伊始,便激起学生对学生文言文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单纯地表达“爱情”这个主题的文言诗文作品没有一篇,即使有,也是更多地着眼于作品的批判价值,如《如子于役》、《陌上桑》等篇。一方面,有识之士在呼吁要对青年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一方面又将“爱情”与“性”二个词以近乎蛮横的姿态逐出了初中语文教材的领地(虽然本文谈的是文言诗文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现代白话文与此同出一辙)。如果“××”和“×”(写到这里,笔者突然害怕会背上误人子弟犯教怙之过的恶名,故用“××”和“×”代替那两个词,我想读者会体谅笔者的苦衷)二词是如此的洪水猛兽,那何不在英语教材里删去“like”、“love”二词?而数学里那个极端危险的角色“i”(音“ai”)何不用“√-1 ”代替? 这样岂不可彻底斩断同那二个词的联系?可惜,学生们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近一段时间,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续集使少男少女们如醉如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学生渴望了解“××”和“×”的内心要求。

    “‘×’是生命的根,情是生活的源,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小学情感教育、‘×’教育的资料少得可怜,这表明我们在中小学情感教育和‘×’教育方面的失误。”(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P293;引文中的“×”系笔者改)“×”不是洪水,如果堵而不导的话,就会为此付出比山洪暴发更为惨重的代价。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教材中将“××”的主题的作品选一定比例的篇目,使他们解除“×”的神秘吸引,抵抗伊甸园里蛇的引诱,不致因无知导致悲剧,从而坚定对纯洁“××”的信仰。有关这个主题的优秀健康的作品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俯首可拾,我想,学富五车的教材编写者不致于要一个普通的基层语文教师来给他们找几个例子吧!

    三、文言诗文教学目标的偏差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朗读文言诗文和理解浅显文言诗文基本内容的能力,这个目标要求无可厚非,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教师还存在着较大问题,对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具体阐述。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还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认识历代统治者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在大痛苦和深重的灾难。以学生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基本内容为基础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崇高其思想品格,校正其人生价值取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是真能做到这一点,那真是国家和民族之大辛!然而,文言诗文教学还要求我们的学生认识历代统治者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深重灾难,正是由于这一点,使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更多地着眼于批判的理念,在一些文言诗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往往在肯定作品的积极意义后,都加上了一条“灰色”的尾巴,诸如什么作者的“时代局限性”、什么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什么识别和剔除其“封建糟粕”之类,还美其名日“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殊不知,教材不断地强化的对文言诗文的批判色彩,很容易诱发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产生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这无疑会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产生怀疑,进而失去了“具有朗读和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能力”的兴趣和动力。笔者以为,这个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目标的后一点完全可以也理应删去,否则,将会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受到难以挽回的挫伤。我甚至认为,多年来笼罩在中国人脑中心上挥之不去的所谓“诺贝尔情结”、“奥斯卡情结”之类的“外国月亮”心理的形成,我们的语文文言诗文教学中批判色彩过于浓重难脱干系。对这一点,笔者绝不接受任何人加诸于头的“阿Q精神”的大帽子,我认为,这正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受到挫伤的严重后果。

    四、文言诗文教学检测内容和手段的弊端

    在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的二个目标中,只有“理解浅显文言诗文的基本内容”这一点便于检测。所以,在决定学生前途和命运走向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诗文检测板块中,这方面内容占了绝大比例的份量,即“字词句的理解”为主,兼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名篇精段的背诵”(有时也考一考朗读方面节奏划分方面的内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子女考分的关注和升学的热望、学校和教师难以扛顶的升学压力和对社会良好形象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忧虑使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中考指挥棒划定的魔圈。显然,我们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诗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显示文言诗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有了“充分”的理由忽视和怠慢前文提到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使得这个教学要求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教、一个炫光四射的“象牙塔”。可以说,正是由于初中文言诗文教学检测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脱节,导致了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遮蔽。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的另一个弊端在于考查形式和检测手段的落后。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诗文的检测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种题型诚然有便于评分和客观公正的优势,但它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思维结果,有时甚至是胡乱猜测的结果,体现不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检测,其结果是严重干扰了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性。这种题型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很难检测出文言诗文教学目标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出题者有时虽有心考查一下文言诗文第二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也只好忍痛割爱。因此,作为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人应解放思想,采用一些主观表述的题型检测学生在这方面基本素质,把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拉回正确的轨道,促进“人文精神”在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的回归与复位,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检测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述能力。幸好,中考题型改革在社会的批评和呼吁下已如火荼地展开。

    五、文言诗文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语文中考不能游离于中考指挥棒的魔圈之外,文言诗文教学同样不能不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上,表现为对字词意义的逐个诠解和对译文的过份倚赖。结果必然导致课堂时间几乎全被教师横蛮占用,学生没有朗读、理解和反刍的时间,缺乏主体参与投入 的热情,使本应内容丰富、姿彩摇曳的文言诗文教学课堂成为一潭沉闷得令人窒息的死水。

    我听过不少文言诗文教学课,大多采用一种形式固定得一成不变的的“串讲法”:首先,结合字词意义的串解翻译全文;其次是中心归纳;最后是写法分析。诚然,在文言诗文中使用“串讲法”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意的基础上,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写法结构创造条件。但是,由于有些教师重“讲”略“串”,使学生往往似懂非懂,对文义理解失之空泛,当然难以得到对文章的语言、结构、精神、意旨透彻而完整的理解。同时,由于“串讲法”很容易剥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空间,也由于模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日久生厌,我们的学生在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操作之下渐失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


展开余文
    我认为,每一篇文言诗文都各有不同特点,作为教师,应根据作品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笔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诵读 ——点评——串讲——回译”的教学方法:

    1、诵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诵读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注意诵读时课堂情感的注入、境域气氛的渲染、言语速律的控制和具体作品风格的把握等方面的示范性。可以说,通过对文言诗文的诵读,学生很容易唤醒作品字里行间沉睡着的意蕴的情感,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

    2、点评:以诵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圈点评析作品关键的文句和字词。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理解 的更为深刻。

    3、串讲:关键是“串”,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句落实、前后连贯、横向比较、纵向深入。

    4、回译:在三个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根据译文,这让他们尝试着恢复作品本身的“文言”面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建立在原文上,另一方面促进识记、背诵和理解作品。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机械地执行就会成为教条,我往往根据不同特点作品突出某一环节:音韵和谐、句式对整的作品应突出“诵读”环节,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文字浅显,但涵蕴丰富的作品应突出“点评”环节,如《望天门山》、《无净沙  秋思》等;文字艰涩、理解难度大的作品应突出“串讲”和“回译”环节,如《出师表》、《陈涉世家》等。

    六、文言诗文教学内容的难度太低

    文言诗文的教学内容本应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宝库,但由于近年来对文言诗文考查难度降低,受这根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我们在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将内容偏重于字词的理解和重难句的理解翻译上,偏重于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名篇精段警句的背诵上。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名篇精段警句是初中文言诗文理所当然的教学任务,也是必要的教学内容,问题出在对字词句的理解上,在这方面,我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通假字、异读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句子的翻译上,而在虚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教学上明显欠缺力度。   

文言虚词在句中大多充当语法功能,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一点文言虚词在用法上的一些基本规律,就不能掌握句子的结构关系,当然也就不能确切理解句意了;词类活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它对理解句意同样至为重要;句式结构的掌握则不仅有利于理解句意,有时甚至包含丰富的情感意蕴,如文中的一些倒装句、反诘句。事实上,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充分理解句意,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初中文言诗文教学打着“减轻学生负担”的旗号,淡化了这方面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规律性东西的传授,使学生感到学习文言诗文就是要记住文言诗文字词的意义,让学生感到每一课文言诗文学的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新”东西,这样做的结果是既不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善良”的动机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徘徊在文言诗文字词意义的云山雾罩中转圈子。不仅使学生理解文言诗文的意义产生了极大的困难,而且把大量内容的教学留给了高中文言诗文的教学,使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不能向高中文言诗文教学顺利衔接过渡。我认为,初中阶段对虚词、词类活用、句式方面的内容固然不作考试要求,但并不是说不要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不要他们有一定的基础。

其实,文字不仅是读者通向作品思想、意蕴和情感的通道,更是读者理解作品思想、意蕴和情感的障屏,古代文言诗文更是如此。初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毕竞是几个有限的“例子”,想要使学生通过文言诗文的学习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必须要有更大的阅读量、文言文字词意义和句法规律的掌握。这使得上述内容的的教学成为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七、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个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的注意,并以此和同仁们共榷。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材体系必须重建,初中文言诗文教改势在必行!

    

(后记:本文写出后不久,语文新教材开始使用,从新教材表现的观点看,正与本人拙见一致)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制作:邹立群

 

 

标签:教学反思 反思初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标题:最佳切入点
下一篇:摭议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思维培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