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师随笔
阅读:644  
标签:教师随笔
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师语言


 

光明网     2001-10-23     邹艳娟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师德建设中发现,中小学教师言语不慎伤害学生心灵的现象很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1万多名中小学教师中征集文明用语和文明忌语,结果老师们自己列出了2000多句文明用语和1000多句教师忌语。在由区教委从中筛选并公布的40句教师忌语中,诸如“我要是你早不活了”,“你这孩子无药可救,狗改不了吃屎”,“你真笨,你真傻!你简直就是个白痴!”,还有“闭嘴”、“低能”、“缺心眼儿”、“不懂人话”等等“忌语”令许多家长大为震惊,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会经常遭受这样的心灵伤害。而孩子们却不以为意,声称已经习惯了。 

  “如果对学生使用粗暴语言的是个别人,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个案,不足以引起社会震动;但这种现象在相同的岗位,成批地经常性地出现,我们就该探究一下是不是出了根本性的问题。”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康健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康健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受教育权利、平等并且民主化的教育体制,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育是孩子应有的权利,使每个孩子在校学习、上课获得知识、独立发表个人意见、平等与老师交流的权利都得到实现。而现状基本上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严格的分数考核划分等级、区别优劣。在这样的体制中,不仅学生,学校和教师也被以僵化的等级考核划分,充满感情、个性活跃的生命被分数、符号所替代。 

  康健说,在一个封闭的、等级严格的教学环境里是不可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前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很多学科甚至包括德育,采用的都是等级加量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百分制的量化标准不仅是教育手段,而且还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这是十分糟糕的。许多这样实施管理的教师很容易简单粗暴地给学生下终结性的评价--给人戴帽子,下结论,有些孩子被认定“这辈子完了”;给人指方向,认定其“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有一种畏惧,他们是弱小者,是任人摆布的小角色。经常可以听到有孩子说在学校里书念不下去了,和老师关系不好,学习不好要转学了等等。细究一下,在孩子们成长发展的青少年时代,谁有资格给他下一个“一辈子完了”的结论,谁有这个权力?如果有人敢下这样一个结论,又考虑过它的后果没有?我 们这个社会渴望创新,但这种管理和评价体系恰恰抑制着创造性的人才,因为很多创造性的人才表现出的是违背常规、非主流的特征。 

  教师粗暴对待学生的现象由来以久。几年前,康健在已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中,进行过几次主题是“回忆自己最难忘的教育经历”的调查。结果这些已做了老师的人,有超过三分之一写下的是在“曾经是个孩子,曾经渴望尊重”的年代,被老师侮辱和语言中伤的痛苦经历。 

  对4月2日本报刊载的《“我以性命担保她行”》一文中美国老师写下的评语,康健说,这其实也是给孩子下了个很大很全的评价。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信任、理解和默契为前提,它对学生人格的充分信任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对于从封闭的、等级严格的、漠视学生尊严的教育下走出来的中国女孩,冲击尤其强烈。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是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的折射。对于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提倡教师文明用语和忌语,康健先生说,有必要,但教师的语言是不可能通过公式化、模式化的诵记就可以净化的。只有我们的老师具备了孩子是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口随心愿,自然就会有打动孩子的语言产生。 

 

标签:教师随笔 有怎样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关于网络在教育、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教师有必要是最优秀的吗?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