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891 2015-01-03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夏》》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7 夏
梁 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2、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品味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句。
2、能读会写,感受文章的夏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夏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夏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及赞美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魅力。
【教学设想】
1、诵读(理清思路);探究(生动准确的语言)。
2、仔细完成预习,扫清字词句障碍,初步了解文意。
3、搜集文章背景资料,结合自身阅历,了解夏的特点,感受夏的魅力。
4、插入图片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5、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图文,导入新课
山亭( )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 )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
你能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夏吗?(学生自由说,师生注意总结)
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并正音,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整体思考:作者笔下的夏有什么特点?课文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齐读第一节“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热烈、紧张、急促)
引读第五节“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喜爱、赞美)
(二)细读探究
1、文章是怎样表现夏天热烈的特点的?探究文本,找出依据。
【选词填空】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而终于()()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了一堵黛色长墙。”
“()()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着,()()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舰船。”
“金色()()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着,()过田野。”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在田野上()(),在天地间()()。”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前进的瓜秧,无不()()出旺盛的生命力。”
【自主质疑】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体会“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4)夏是什么样的色彩?说说为什么。
(5)“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6)文中写夏天的田间有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特点怎样?
(7)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8)齐读这两段文字,读出热烈的气氛。
【小结】这两段写夏天之景,色彩浓厚,对比鲜明,有力地突出夏的热烈的特点。
2、文章又是怎样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特点的?
【选词填空】
“你看那些挥镰的农民,( )着腰,( )着汗,只是想着()(),()();麦子上场了,又想着()()、()()。”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窗纸,可是起了风;()()窗外,天空可是()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肥、()水。
【自主质疑】
(1)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请从书本中圈画出体现夏季的繁忙、紧张特点的词语。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4)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赞美夏,讴歌劳动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小结】本段着重写人,可亲可敬的农民,在写夏的生机的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夏的喜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3、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齐读课文,小结方法
【课外链接“梁衡谈写作”】
展开全文阅读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写作培训班,教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当然也是必需的,但是要写好文章,还是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才有可能解决孩子们的知识面问题,也只有大量阅读,才有了模仿的范本,可以学习别人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将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小时候是记忆的黄金期,在这个时候不多背一些东西太可惜了,只会‘失之东隅’,先背下来,不理解的可以慢慢反刍。这是一个‘发酵’的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及劳动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2、欣赏文章语言的方法:
(1)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了对比、含义深刻的句子
(4)表现出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3、文章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充分展示了夏的特点,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五、说写结合、积累运用
1、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请写写自己心目中的夏。
2、欣赏语段,看看老舍先生如何写夏天。
六、作业
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写一写。
周先松
标签:
教学案例
七年级教学案例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矫枉不能过正——中学语文对话教学误区之我见
下一篇:
聚焦2014高考作文:请拿“思想”来说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