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801 2015-04-27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元曲的体裁特点;学习如何欣赏元曲作品;熟读并背诵作品。
2、技能目标: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特点;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本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元曲的内容,体会句意。
三、难点:诗词曲中意境的体会。
四、学法:诵读法、品读法
五、学情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已经有所了解(即:亡,百姓苦),但对“兴,百姓苦”的理解还不深刻,不能很快地转过弯来。教师要用教学手段和技巧,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的国度,许多优美的诗篇为人们所传诵。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诗,喜欢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品味元代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1、体裁介绍。
2、作者介绍。
3、写作背景介绍。
(以上具体内容均以课件形式出现)
(二)、朗读课文,把握结构美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后,请两位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 )踌( )躇( )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理解字词的意义,了解诗词的大意。(课件)
5、明确本诗的结构:这首诗由三部分组成——写景、抒情、议论。
(三)、品读、体会诗歌
1、第一层(写景):课件显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到潼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归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第二层(抒情):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然就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但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躇”呢?为什么经秦汉处而“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何等繁华昌盛,而现在,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3、第三层(议论):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为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伤心之前中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大兴土木,百姓受苦;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四)、总结、深化、拓展
1、品味诗歌的感情基调: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元曲。
王跃武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汉字的起源 说课稿(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喂——出来》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