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066 2015-12-09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一教师随笔
鲁迅和沈从文笔下村庄的区别和原因(教师随笔)
区别:
一、沈从文笔下的村庄是湘西苗族聚居区
鲁迅笔下的村庄是典型的汉文化古城绍兴
二、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没有特定的时代感
鲁迅笔下的村庄有明显的时代感
三、沈从文笔下的村庄宁静祥和,风景优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仿若世外桃源
鲁迅笔下的村庄阴郁沉重,压抑悲伤,毫无生机
四、沈从文笔下的村庄风俗淳朴,充满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村民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又执着
鲁迅笔下的村庄封建腐朽,衰败混乱,充斥着人性的丑陋,农民懦弱愚昧,命运悲苦
五、沈从文笔下的村庄让人心生向往,是每个人心目中的伊甸园。
鲁迅笔下的村庄激起灵魂的叩问与反思
原因:
作者个人成长经历不同造就了两人观察农村的视角的差异。
鲁迅生于传统的汉文化古城绍兴,曾留学日本,弃医从文,但已练就了医生诊问病人的目光。对社会背景的观察与思考,对人性灵魂的拷问,全是以医生的角度来看。所以在鲁迅的作品中社会多事病态的社会,人物也多事病态的人物。
沈从文则不同,生于偏远的苗族聚居区凤凰古城,早年热爱美术,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养成了画家审美的慧眼,对社会的观察也是以一个画家追求唯美的角度来看的,所以他的作品中的社会大多自然纯朴,形象清新婉丽。
鲁迅出身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少年时留学日本,接触西学,是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对中国社会腐朽衰败的现状充满哀思,想以笔叩醒沉睡的国人,推动社会革新。
沈从文出身普通农村家庭,幼时是一个逃课贪玩的“野孩子”,整日在外游玩,与湘西自然美景相伴长大,养成一颗追求美的玲珑心。
创作动机的差异也使得两人笔下得乡村面貌迥异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鲁迅高度揭露农村社会的病症,是为了给新文化运动作势,支持“反封建反孔教,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主张,故其作品政治性强,有很强的时代感。
沈从文则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态度自居,主张避开政治因素创作超功利文学,在文艺这条路中构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故而其创作构筑一个精神的乌托邦—湘西世界。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和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体型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
补充:
鲁迅笔下的村庄描述:鲁迅笔下的村庄主要是未庄和鲁镇,带有浓厚的封建腐朽色彩,地主,官员,军队层层剥削,农民困苦不堪,却愚昧懦弱,封建迷信,生活悲惨。
沈从文笔下的村庄主要是湘西凤凰,代表作为《边城》,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沈从文笔下的农村充满诗情画意,村民生活在大自然中远离尘嚣,烂漫如花,清纯如水,诚实无邪,充满人性的美。
罗琦琦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一教师随笔
鲁迅和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学习高效率法则 教学反思
下一篇: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老师我会努力的》有感(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