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156
标签:
教学论文
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
文/范冬梅
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对于当前要求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就“对话式”语文教学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希望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对话。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这并不是判断对话教学的唯一标准,甚至也不是第一标准,关键的因素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育意向和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真正的“对话式”语文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一、“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话式”语文教学并非是凭空提出的,它有着先进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理论界,对话已经超越原始的语言学意义而在哲学的高度上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他说:“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终结之日。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作为存在,总是以他人的存在作为前提,个体通过他人的反映来显示自己,而他人亦通过另一个体的观照才得以存在。因此,个体与他人之间必然形成交往关系,而交往则主要通过言语的交往被实现,这种言语的交往与生俱来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言语的交往中显现出来,从而言语确证了人的具体的存在方式,确证了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具体到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
二、“对话式”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则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这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教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意义的交融。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对客体不可能有对话关系,所以解释不含有对话因素……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对话性的”。进一步说,“理解不是重复说者,不是复制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把语文教材当作主体,促成学生与它的直接交流与对话,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和感知代替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对于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4.学生自我的对话 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西方宗教认为,上帝不再是智慧的追求者,因为他已经是智慧的化身,不必再外求。从对话的角度看,这实际道出了自己同自己对话的特异形态。哲学家也经常处于自我对话状态,有人问安提斯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他回答:“同自己谈话的能力。”当然,自我对话并不神秘,并不是上帝与哲学家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对话。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通过与内心深处那个常常沉睡的另一个自己对话,使其醒转过来,从而“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一个分裂的自己的各个部分,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事实上,每个人都多少有些分裂,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的内省过程,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浮出水面的过程。语文教学如果要将这种对话得以外显(当然不限于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如写日记、周记、作文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的作品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
展开全文阅读
三、“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 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在对话中,有时对话双方认识的真理因素多寡有别,但是都各有其分量和价值,即使一方认识有误,也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被揭示,而不应在居高临下的肆意贬损中被否定和消灭,况且谬误本身也有它的认识价值。另外,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民主、平等、真诚、信任和共同建设的对话氛围是实现师生双方共同丰富和提高的前提条件。
2.教师要善于设置适当的对话话题 对话有三要素:听者、讲者和话题。话题确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为此,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应具备以下特征:
(1)科学性 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使他们有话可说。
(2)趣味性 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善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
(3)综合性 要注意语文知识的整合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 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话题的设置不能仅囿于语文教材,而应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5)启发性 话题的设置要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6)时代性 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样的话题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智慧。
3.教师要动员学生全体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传统“灌输式”语文教学即使偶有提问,也往往只让“尖子生”回答,“普通生”被认为不聪明,没希望,不会有什么独特高明的见解,因此,它是一种保“尖子”而牺牲大多数的教育。“对话式”语文教学则认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学生只有个性之分,没有优劣之别。因此,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全体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全体的合作,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通过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认识成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4.教师要善于在“对话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正如钟启泉教授在他的《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一文中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语文学科实施“对话式”教学,更有无限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潜力,因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文阅读的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挖掘语文学科的创造性因素,让“对话式”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5.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评价机制 传统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集中体现为“一卷定终生”,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话式”语文教学则认为,教学的终端结果——分数是不能完全复显整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流程的,教师一方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及其效益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一方的卷面分数做出最后的裁断,况且显性的分数指标也难以完整显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乃至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情况。因此,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单一刻板的评价标准,实现语文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同时更重视形成性和定性评价。这样就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各自的质量、效果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学观照,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走向更为广阔的创造性教学和发展的道路,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解放。
语文教学的独语状态已经延续得太久,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受其苦,亦招来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它作为教学的又一新理念,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
教学论文
对话式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再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语文教学两种不同倾向说起
下一篇:
亦谈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