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师随笔
阅读:369
标签:
教师随笔
不要过多宣传 神童背后的忧思
中国青年报 2002-10-14 朱慧松
在美国,很少有关于“神童”的报道,可人家孩子面对突发事件、重大事故和灾难却往往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现出良好的素质。而我们有多如牛毛的“神童”,真正成了大师、大家的又有几人呢?
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小将丁俊晖勇夺台球个人赛冠军,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台球亚洲冠军。小俊晖一时间声誉鹊起,被誉为“台球神童”。这本是件大好事,可丁俊晖和央视记者的一番对话却令人感到一丝忧虑。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提起了这样一件事:丁俊晖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接触台球,为此放弃了不少兴趣爱好。11岁时,父亲替他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离开学校,一心一意在家里练球。从此,丁俊晖开始频繁穿梭于全国各地比赛,水平也越来越高。丁俊晖为此衷心感谢父亲,说假若没有父亲当年的果断决定,自己水平肯定提高得没有这么快。
对此,我有些疑问。依据《义务教育法》,所有适龄孩子都有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可丁俊晖11岁时就离开学校,根本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失去了上学的权利。
丁俊晖无疑是幸运的,毕竟他目前已在台球事业上小有成就。可我们假设一下,万一他离开校园之后,在台球上并无建树,丢失的学业谁来补?尽管其父为他请了家教,但那是和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更何况丁俊晖过早脱离了集体生活,脱离了老师的教诲、同学间的友爱,很难保证这不会影响到他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再假设一下,丁俊晖假如完成了学业(至少是接受完义务教育),可能出成绩会迟点,但无疑人会更加成熟,也许将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加辉煌。
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人自己没取得什么成就,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从小就能出人头地。这本身没什么过错,问题在于某些人训练孩子的动机。由于暗中较劲,互相攀比,致使冲击“神童”称号的孩子迅速向低龄化发展。我就看到多起有关“神童”的报道,先是走钢丝的“神童”,后是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在杭州还有父母逼着眼泪汪汪的孩子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想造就模特“神童”。
以横渡海峡游泳“神童”为例。去年,13岁的中学生李立达成功横渡琼州海峡。消息一传出,国内不服气者众多,纷纷声称自己的孩子比他还厉害。前不久,年仅9岁的北京女孩小妍千里迢迢赶赴海南向琼州海峡挑战,在被海蛰多次蛰伤无奈放弃后,家长很是不服气,声称明年一定还要来,不破纪录不罢休。尽管家长事前口口声声称这不过是为了磨练孩子的毅力,但想一想,来回的路费,租用救生船的费用至少数万元,还有孩子耽误至少一周功课的无形损失,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突然想到,在美国,很少有关于“神童”的报道,可人家孩子面对突发事件、重大事故和灾难却往往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现出良好的素质。而我们有多如牛毛的“神童”,真正成了大师、大家的又有几人呢?有的“神童”可能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
标签:
教师随笔
不要过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时评:高招该不该给“荣誉”加分
下一篇:
教师自编“新语文”令人振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