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6 芣苢 教学设计、导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本中的词语、成语;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反复诵读,体会古代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写推荐书;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体现出...
阅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结合注释,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朗诵,学会鉴赏诗歌声韵及句式特色,并展示交流。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舞蹈视频,为本诗写出有个性的鉴赏文字。    评价目标    1.能够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阅读全文』...

 专题概述     本专题的两首诗歌,一首出自《诗经》,一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诗。两首诗都描写了古代人民劳动的场面,体现了劳动之美。    专题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诗歌相关文学常识,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2.学生在疏通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
阅读全文』...

 【学习引导】    《芣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
阅读全文』...

 【教材定位】    《芣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    2.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    3.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4.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要求】    1.积累字词,查词典,给生字词注音。    2.积累注释中的词语...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    2.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    3.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4.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
阅读全文』...

 一、学习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
阅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手法,领悟主旨    【重点难点】领悟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点拨    预习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据说当时的诗歌共有三千多首,后来流传下来的...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课文。《诗经》全集三百余篇,每篇都深入人心。《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阅读全文』...

 【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任务情境】:    我们朴素的愿望      就是永不停息的劳动      就是让劳动成为美德和手艺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
阅读全文』...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散文。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等...
阅读全文』...

 》点此浏览本课其他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