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6 芣苢 教学设计、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芣苢》
[2021-08-30] [阅读次数:2029]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本中的词语、成语;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反复诵读,体会古代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写推荐书;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
『
阅读全文
』...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1-07-11] [阅读次数:1162]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歌体现出...
『
阅读全文
』...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优质课教案
[2021-07-11] [阅读次数:1484]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
『
阅读全文
』...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1-07-11] [阅读次数:935]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结合注释,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朗诵,学会鉴赏诗歌声韵及句式特色,并展示交流。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结合舞蹈视频,为本诗写出有个性的鉴赏文字。 评价目标 1.能够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
阅读全文
』...
感受古诗中的劳动之美——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芣苢》《插秧歌》优质课教案
[2021-07-11] [阅读次数:721]
专题概述 本专题的两首诗歌,一首出自《诗经》,一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诗。两首诗都描写了古代人民劳动的场面,体现了劳动之美。 专题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诗歌相关文学常识,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2.学生在疏通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
『
阅读全文
』...
《芣苢》公开课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9-19] [阅读次数:1428]
【学习引导】 《芣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
『
阅读全文
』...
《芣苢》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9-19] [阅读次数:5318]
【教材定位】 《芣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
『
阅读全文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9-18] [阅读次数:43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 2.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 3.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4.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要求】 1.积累字词,查词典,给生字词注音。 2.积累注释中的词语...
『
阅读全文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9-18] [阅读次数:59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时代。 2.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诗歌。 3.领会《芣苢》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4.体会两首诗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
『
阅读全文
』...
《芣苢》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8-25] [阅读次数:907]
一、学习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
『
阅读全文
』...
《芣苢》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08-25] [阅读次数:2238]
一、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优秀导学案
[2020-01-03] [阅读次数:1289]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把握手法,领悟主旨 【重点难点】领悟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探究点拨 预习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据说当时的诗歌共有三千多首,后来流传下来的...
『
阅读全文
』...
《芣苢》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19-11-06] [阅读次数:90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中课文。《诗经》全集三百余篇,每篇都深入人心。《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
『
阅读全文
』...
《芣苢》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19-11-04] [阅读次数:516]
教学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精品教案
[2019-10-28] [阅读次数:1048]
【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任务情境】: 我们朴素的愿望 就是永不停息的劳动 就是让劳动成为美德和手艺 ...
『
阅读全文
』...
《芣苢》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19-10-15] [阅读次数:21472]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诗...
『
阅读全文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简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19-08-30] [阅读次数:4404]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散文。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等...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其他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