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696  2018-05-24
标签:教学案例 八年级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
深深浅浅,语言拨动心弦——以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为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建军

      中学生学习传记,不仅了解名人的故事,而且还要汲取精神营养,启迪人生的智慧。学生自己读传记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情节上,而应该撕开语言文字的缝隙,探寻文字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满足于浅阅读的层次,那么无疑是对优秀传记的最大浪费。本文以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为例,阐述了人物传记的几个教学策略:

      一、在猜读中调查学生的自读

      作为自读课,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自读感受,并以此作为学情评估,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自读感受是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的模糊画面。学生往往“为读而读”,毫无目的,“泛泛而读”,不知“为何而读”,甚至抱怨道“这本书与我何干”。表面看似没有疑问,实际上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或者说没有真正读进去。因此,教师有必要从语言文字上找准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细读,进入文章内核,培养学生主动而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的片断:

      师:同学们,猜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生:本文写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有什么精神?

      生:美丽的颜色是指什么?

      生:哪些句子表达了主旨?

      (上述问题老师都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中熟悉了文本内容和传主的精神品质)

      老师公布谜底: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生: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传记,注解中有。

      师:许多人都喜欢读传记。读传记要读什么呢?

      生:故事,思想,精神,成就,好词好句……

      师:好的传记,不仅故事,还有写法,还有思想感情。

      学生初读本文的感受就是那些表现居里夫人精神品质的词语。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能力)就无法提高。如果自读课的教学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分析。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浅阅读这个层面突围呢?肖老师巧设“猜一猜”的学习活动,既调查了学生自读的情况,又激发学生对传记文“到底读什么”的思考,紧扣文体特征展开教学。以文体作为切入点,确立阅读的方向,指引阅读路径,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

      旨在培养高阶思维的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传记文阅读的方向不是追寻传主私生活的真相,而是读“人生的经验和语文的经验”。“传记就是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导引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生活的指引。” 阅读传记可以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传记文体类纷呈,写法独特,往往将纪实和虚构有机结合,精选素材,合理想象,刻画细节,以小见大,真抵心灵。阅读传记可以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丰富语言学习的经验。

      二、于反复处读出人物的情感

      作家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意义,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这是体现作者表意匠心的地方,也是学生浅阅读常常忽视的地方,需要格外关注的“语文的经验”,更是帮助学生指明了阅读的路径。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美丽的颜色》的片断:

      师:这篇文章有你读不出来的东西。请划出文中出现“美丽的颜色”五个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如何将故事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生:共有三个句子,分别是第18节、第20节和第22节。

      师:请读一读。(学生个读。第18节分角色朗读,一个女生扮演居里夫人,一位男生扮演比埃尔,老师读旁白)(第二次再演读,无老师旁白)

      师:你对居里夫人的朗读满意吗?

      生:满意,因为他读得感情很丰富。

      师:哪个词丰富?

      生:“它”这个字很有味道。

      师:读出什么味道?

      生:好奇心,兴奋感。

      生:读出居里夫人对镭的期待与热爱。

      师:(请居里夫人再读一遍)大家觉得她的语速比以前快了还是慢了?快好还是慢好?

      生:快。

      师:读快一点,读一下。你们觉得他像居里夫人?不能太快,毛手毛脚,不沉稳。比较温和。

      生:不像,居里夫人应该有科学家的沉稳感。

      师:好,玛丽应该怎么读?和颜悦色。生读。

      生:还要读出温柔。因为居里夫人毕竟是女人,要读出女性的温柔。

      师:还有作为丈夫应该什么语气?不是绝望的,表示我也好奇,要读出鼓励的语气。“美丽的颜色”语调要上扬。比埃尔的“我不知道”怎么读?注意语气语调。(生个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不知道”不能读得太压抑,因为比埃尔也很想知道镭的模样,同样怀着好奇心。


展开全文阅读
      师:语调要上扬。好,大家看一看,人物的对话中就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师旁白)

      师:同学们,没有什么比艰难的岁月里,相濡以沫,共同研究,迎来成功更令人向往了。

      读懂了传记中的对话,也就读懂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就等于拥有了打开传记之门的钥匙。肖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涵咏”时间,沉潜于扮演的角色中,反复玩味和推敲对话中的语气语调,在自己的感受体验中尝试发现人物细腻的情感,培养语言的敏感性。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把人物写活了,有了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有了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教学佳境是靠老师的精准点拨才能营造出来,才能鲜活于我们的脑海中,充满语言的魅力。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人物的情感便逐渐沉淀在学生的心底。在真情的朗读中,真切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程度,促进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在两难的复杂心理中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接下来的反复处更加精彩:

      师:(学生齐读最后三小节)为什么连用四个“转向”?

      生:强调当时居里夫人发现镭时的幸福感。

      生:转向看时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给人以亲切感和画面感。

      生:作者有个女儿,在这里抒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情感。

      师:复杂怎么讲?

      生:作为科学家,教研条件极端艰苦,为了科学研究,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作为母亲,她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

      师:你们也是镭,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还会自动发光!

      四个“转向”将两难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学者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的确,居里夫人作为科学家和母亲,身份交叠,名利取舍,甘于寂寞,矢志不移,令人心生敬佩。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和批评与他们无关了。

      三个“美丽的颜色”,四个“转向”,这不是语言的巧合,更不是语言的堆砌,而是语言的瑞珠,是一次次心灵的叩访。只有语言敏感的人才能拨动这根心灵的琴弦。学生只要链接个人生活经验,就能找到类似的语境,抒发同样丰富细腻的情感。

      三、于细微处咀嚼作者的意图

      茅盾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写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个大事固然重要,但读者可能对发现镭的过程细节更感兴趣。请看肖培东老师教学的片断:

      师:(学生个读第20节对话)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这两句怎么读?

      生:读轻一点,要读出小心翼翼。因为镭就像他们的孩子,不能惊扰它。

      师:为什么用感叹号?难道不要点灯?要轻轻读?

      生:轻读,因为确定今晚要看见镭了,要给丈夫惊喜。

      (学生分角色再读)

      师:“看哪……看哪!”这两句怎么读?(学生个读,声调越读越高)

      师:为什么喊得那么响?

      生:激动呀。

      师:这里用了省略号和感叹号,能不能像刚才那样读?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都用感叹号?

      生:科学家此时应该沉稳,宁静。这样表达说明居里夫人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同学们,如果今天镭被你发现了。你会怎么做?

      生:来个新闻发布会,叫上媒体记者报道炒作一番。

      师:但是这对科学家呢?她们过得平静而孤独。让我们走进这位科学家的内心,洞察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生: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宁静朴素,普通,孤独,淡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淡泊名利。这就是本文描写要传达的一个意图。

      一个省略号,一个感叹号,很多教师都容易忽略的细处,肖老师却带着学生反复地比较揣摩,让学生联系语境,体会居里夫人为什么此时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从语言中读出居里夫人朴素宁静的生活细节,感受到传主的痛苦和欢乐,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察居里夫人的微妙心理,真正带领学生“潜入文字当中”,感同身受,积累人生的经验。

      语言是人类生命的吐纳与留痕,人生于世,俯仰浮沉,一切遭际离合欢乐悲苦都映射在语言中。语言便是生命本身的确证,正是语言彰显着生命最本真的精神流射、心灵律动和情感宣露。话语中往往有一些词能有效凸显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它们可以是一个副词,一个形容词,一个数词,也可以是标点符号,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精读策略就是抓住这些别有用意的语言,细心揣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于反常处把握文本的特质

      孙绍振教授曾这样论述:“对于情节来说,它们的功能是探索人物内心潜在的情感的深层奥秘。好的情节应该有一种功能,就是把人打出常轨,暴露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与表层心理结构形成反差。”肖培东老师就是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反常处,请看下面的片断:

      师:本文与一般传记不同之处是什么?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生: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她的日记和信札,例如第5、6、11、14、15节。

      师:为什么作者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信札中的话?

      生: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师:作者写什么,就要居里夫人的话来证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既然要真实,为什么在发现镭的晚上,作者不引用居里夫人的话?

      生:因为那晚最能表现她们的,是她们的神态和动作。

      生:因为当时居里夫妇喜悦激动,便于描写和抒情。

      生:如果全部引用就显得行文单调了。

      师:对的,引用也该有个“度”,不能无限度地引用,有理。传记在强调事件的真实性,也强调文章的生动性,这是传记文的两大特点。

      引述传主的原话或诗作著述,能写活人物,突出性格,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但过度引述也会适得其反,影响表达效果。所以肖老师抓住本文与一般传记不同的反常处,教“这一篇”的文本特质,以疑促思,从文字出发,抓住语言的缰绳,在“发现—建构”中重新认识文章的写法,领略其中的奥妙,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理解并掌握传记中引述的写法,这是文本特质所决定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引述文字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作家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引述事件当然要求“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本来面目。但是对局部细节也可采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只要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逻辑即可。

      传记中的想像往往通过人物的对话、场景描写,聚焦某一个细节,目的是给读者美的感受和思想的震撼。合理的想像是传记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想像不仅弥补了客观史实的不足之处,也让传主的形象更为饱满。“为什么在发现镭的晚上,作者不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此问切中肯綮,调动学生思考传记作品中所蕴含着“想像”的元素。这种想像“我相信那是可能有的,虽然我拿不出原始材料加以佐证。”学生也不在乎发现镭的晚上居里夫妇这番对话的真实依据,因为学生读到此处已经完全沉浸在传主的精神世界中,就像一位老者现身说法,引领读者进入传主独特的人生世界,耳提面命,同喜同悲,心心交印。

      艾夫·居里拂去历史的尘埃,披沙拣金,用文字客观公允地再现父母当年发现镭的经历,也将自己对父母的热爱和思念融入传记文的表达之中。我们教师要精准解读这些文字,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更要体验人物血肉丰满、形象生动的情感世界,保持心灵的柔软和敏感,寻找缝隙、经典、原型,用语言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期待着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产生和谐美妙的契合和共振。一旦灵魂产生共振,美乐爱觉就会被激发,阅读传记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
标签:教学案例 八年级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 深深浅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导读(教师随笔)
下一篇:浅入深出博而返约——肖培东《美丽的颜色》教学艺术浅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