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拟行路难 教案 教学设计、导学案
《拟行路难(其四)》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2022-03-03] [阅读次数:53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2022-03-02] [阅读次数:236]
【文本解读】 这首诗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但诗作表现的情绪却不像泻水自流那样流畅。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当时人的境遇则取决于门第。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不甘认命,却又无法反抗;他不愿唉声叹气,只好举酒自宽,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寥寥数语就把这种曲曲折...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名师教学设计
[2022-03-01] [阅读次数:209]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重难点: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精品教案
[2022-02-27] [阅读次数:201]
古人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写诗,李白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有一位诗人鲍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拟行路难》。赏析这首作品,从中领悟鲍照对唐代诗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文化常识 作者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代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优秀教学设计
[2022-02-27] [阅读次数:284]
知识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能力目标: 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
『
阅读全文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2022-02-22] [阅读次数:219]
一、重点体验,准确把握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情感变化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首诗的开头“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运用...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优秀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0-02-16] [阅读次数:469]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学习...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说课稿(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6-12-24] [阅读次数:583]
一、说教材 《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6-12-24] [阅读次数:54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
『
阅读全文
』...
鲍照《拟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6-09-09] [阅读次数:118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蜀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5-12-29] [阅读次数:606]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5—10—22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听读,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读出诗词的情感,并准确无误地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用“以意逆志、知...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二选修)
[2015-11-03] [阅读次数:73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李白的《行路难》,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3-08-26] [阅读次数:1667]
汤原县高级中学 郎圆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2、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 能力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3-03-13] [阅读次数:1000]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3-03-13] [阅读次数:1018]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2013-02-05] [阅读次数:122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蜀相》《书愤》自主探究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2-03-09] [阅读次数:2527]
一、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鲍照 (? ~ 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 ,鲍照 20 多岁时 , 为了...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1-05-09] [阅读次数:3159]
学习目标: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2010-10-11] [阅读次数:2570]
拟行路难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2010-05-16] [阅读次数:381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夫...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拟行路难》(其四)与《蜀相(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2010-03-12] [阅读次数:5159]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3) 组题:康建英 时间:3月5日 《拟行路难》(其四)与《蜀相》 学习目标 1、分析《拟行路难》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分析《拟行路难》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nb...
『
阅读全文
』...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2009-12-01] [阅读次数:7120]
整体感知 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这个...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9-09-26] [阅读次数:27854]
拟 行 路 难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2009-04-12] [阅读次数:2144]
课题 《拟行路难》(其四) 课堂类型 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内容。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2009-03-12] [阅读次数:1864]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4、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nb...
『
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越中览古、一剪梅(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2009-02-28] [阅读次数:11260]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教学要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把...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2008-11-20] [阅读次数:2711]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4、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作者简介 ...
『
阅读全文
』...
拟行路难(其四)
[2008-10-01] [阅读次数:26786]
江蓝雨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
『
阅读全文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07-11-29] [阅读次数:149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其他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