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探究性学习——民俗文化探究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高手写风俗精彩各不同——《端午日》与《本命年的回想》之比较
[2017-01-02] [阅读次数:506]
在我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和刘绍棠实在堪称描写乡土民风、抒写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的高手,无论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亦或是刘绍棠的代表作《蒲柳人家》,其间氤氲着的浓郁的乡土气息,积淀着的深厚的乡土文化以及蕴含着的对乡风民俗的独特情感都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也感动着一代又...
『
阅读全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有关民俗文化的课外素材
[2015-06-08] [阅读次数:648]
《课时学练》七上苏教版版课外素材 第三单元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可以激发我们了解更多民俗风情的热情,让我们更加热爱民族灿烂的...
『
阅读全文
』...
宋朝店小二实行“唱菜制”,用歌曲报菜名(民俗文化)
[2013-11-05] [阅读次数:734]
不管在哪个朝代开饭店,厨师的手艺当然很重要,但是在宋朝饭店里,还有一种人比厨师更重要,那就是服务员。 宋朝没有菜谱,每天店里有什么菜,没什么菜,主推什么特色菜,全得在脑子里记住。光记住还不行,还得有眼力,看见什么客人报什么菜,感觉客人有钱而且大方,你就专报燕鲍翅和佛跳墙,不然他会嫌你...
『
阅读全文
』...
中西情人节来历传说大全(文化民俗)
[2012-02-08] [阅读次数:724]
情人节简介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St. Valentine's Day),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和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
『
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文化参考资料二——元宵节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1-09-26] [阅读次数:1132]
元宵节庆 1.张灯结彩 元宵节一到,人们都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节张灯起源于汉初。那时,正值佛教自印度(或说西域)传入,东汉明帝刘庄十分笃信佛教,知道在印度有燃灯习俗,故曾下令燃灯表佛,并亲自到佛灯寺燃灯。佛教利用元宵节俗,扩大了自身的影响,融合了佛教习俗。到唐代,元...
『
阅读全文
』...
中华民俗风情——蒙古族居住民俗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2011-09-01] [阅读次数:123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广为流传的《敕勒歌》中所提到的“穹庐”,就是蒙古族特有的典型的居住形式——蒙古包。蒙古包是一种帷幕式的住所,圆形,圆顶,通常用一层或两层羊毛毡覆盖。古时,汉族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幕”、“毡帐”、“毡房”、“...
『
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文化 作品赏析
[2011-06-28] [阅读次数:3064]
过节和观灯(沈从文) 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说起过节和观灯,每人都有一份不同的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大国,地面广,人口多,历史长,分布全国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又不一样,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使用不同方式,分别在山上、水边、乡村、城镇举行。属于个人的且家家有分。这些节...
『
阅读全文
』...
湖南民俗与地方戏曲 学生作文范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2011-05-12] [阅读次数:1520]
任何一个地方剧种都不可避免地要在生长它的土壤里吸吮乳汁,湖南地方戏曲也广采博取民情风俗,来充实自己。 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把民俗大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类。其中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信仰是人们最熟知的民俗。通过仔细阅读《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湖南卷),笔者...
『
阅读全文
』...
湖南节日民俗与地方戏曲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1-05-12] [阅读次数:980]
任何一个地方剧种都不可避免地要在生长它的土壤里吸吮乳汁,湖南地方戏曲也广采博取民情风俗,来充实自己。 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把民俗大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类。其中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信仰是人们最熟知的民俗。通过仔细阅读《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湖南卷),...
『
阅读全文
』...
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课程文化内涵 ──浅析民俗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2011-01-03] [阅读次数:1843]
摘 要:面对当今复杂迅猛的文化变迁潮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问题又回归到了现代文化阵营里。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中,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文化构建,除了创新文化的探究外,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开发也已成为新亮点。语文课程如何吸纳民俗文化,利用好民俗文化,不仅关乎着民族文传承的大事,也直接影响着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课程建设...
『
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文化——立春(备课资料)
[2010-06-03] [阅读次数:776]
东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
『
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气源(备课资料)
[2010-06-03] [阅读次数:1672]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
『
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文化:立春风俗、原始信仰习俗、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民族民俗、服饰的变化
[2010-05-08] [阅读次数:2694]
立春风俗 东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
『
阅读全文
』...
楠溪江童谣15首[民俗文化](网友来稿)
[2009-03-06] [阅读次数:787]
金鸣 (一)鸟儿,鸟儿 (村妇坐门台头端小儿哄撒尿时唱) 鸟儿,鸟儿,你恁爬起早做什么?鸟儿,鸟儿,拔稻秆啊!鸟儿,鸟儿,稻 秆拔来做什么?鸟儿,鸟儿,索稻秆绳啊!鸟儿,鸟儿,稻秆绳索起做什么?鸟 儿,鸟儿,到天上去啊!鸟儿,鸟儿,天...
『
阅读全文
』...
赣州白鹭村特有的民俗文化(人教版必修)
[2009-03-04] [阅读次数:971]
赣州白鹭村特有的民俗文化 “喝擂茶”、“剁鱼丝”、“烧芋头丸”,给病人“喊夜唱惊”、“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之类赣南客家民俗风情,白鹭村应有尽有。 ...
『
阅读全文
』...
汪曾祺的故乡风俗描写的特征
[2009-02-19] [阅读次数:1535]
汪曾祺小说创作不仅在取材上具有明显的民间地域性特点,而且所描写的对象大多是民间的市井人物。对这些平凡普通的市井人物,作者往往能拨开压在他们身上的层层阴云,发掘蕴藏在他们内心的美质和情操,张扬他们生活中的美和欢乐,使他们在各自微贱庸常的营生中以出色的劳动创造出了一种美的境界。因而以往的评论中,常把汪曾...
『
阅读全文
』...
岁前风俗小记(人教版九年级)
[2008-10-27] [阅读次数:416]
在我国,一般腊月过半,人们就开始张罗着过年了。新年前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是春节的序曲。北京有一首民谣描述的就是岁前的风俗活动:“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
『
阅读全文
』...
一幅独特而多彩的风土画——谈《呼兰河传》第五章中的民俗画
[2008-09-23] [阅读次数:4070]
殷志敏 【摘要】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五章中,“团圆媳妇”、“跳大神”、愚昧的民众们以及古老的生死观都是造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因素,文章在叙述这一悲剧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多彩的民俗风土画。BR 【关键词】呼兰河传;民俗风土画;团圆媳妇/P DIV 萧红的《呼...
『
阅读全文
』...
古朴、明净的风俗美学——漫谈汪曾祺的小说(曹文轩)
[2008-09-04] [阅读次数:2468]
曹文轩 汪曾祺的文学世界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
阅读全文
』...
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王驾《社日》赏析(网友来稿)
[2005-02-24] [阅读次数:1452]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驾是晚唐诗人,他的诗名远远不及同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诗作似乎也不多见于各类的典籍,然而他的这首《社日》,却以其淳朴敦厚的诗风,在浩瀚的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唱出了那属于他自...
『
阅读全文
』...
从“家”字中品味中国古代风俗文化(网友来稿)
[2003-08-08] [阅读次数:2059]
乐晓峰 内容提要:本文考证了“家”字反映的古代婚姻中的风俗文化,从古代“家”的形成、“家”的命名理据及其特征、“家”的字型考证、古人“家”的观念的本质特征和“家”字的词义引申五个方面来展现“家”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家 ...
『
阅读全文
』...
小说教学课堂上的生气的由来一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民俗(网友来稿)
[2002-04-15] [阅读次数:8080]
车传鹤 新教材高中第四册一口气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小说教学,三个单元下来,十几篇小说之后,实在容易沉闷了。如何保持文学课教学的生气呢?进行新的挖掘,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进入第三单元教学之后,我们就有意针对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情况做个性的挖掘...
『
阅读全文
』...
我国民俗骂人语言之探讨报告
[2001-01-15] [阅读次数:2462]
序文 自古以来语言本为沟通意见表达感情之工具,故学生特在此做...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