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9.说“木叶”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师随笔)
[2022-09-12] [阅读次数:151]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清辉凝碧的优美物象,而且是通脱淡泊的文化象征。它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精神底蕴,温柔地流转在诗人多情的心田。 一、月是美的象征 月是美的象征,她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而且冰清玉洁的女性,永远那么可人地高悬于夜...
『
阅读全文
』...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分析:鉴赏形象(意象)
[2022-04-03] [阅读次数:554]
一、必备知识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考查的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形象的特点;②鉴赏刻画形象的手法...
『
阅读全文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古代诗歌鉴赏指导之意象
[2021-12-27] [阅读次数:135]
你知道哪些诗歌中的典型形象? 高考在诗歌形象考查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 (1)高考对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形象均有考查,重点是意象,有时会涉及诗歌的意境。 (2)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 ...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高考复习)
[2021-03-05] [阅读次数:511]
一、边塞、军旅类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3.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4.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汉周亚夫为将军,治...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高考复习)
[2021-02-15] [阅读次数:480]
一、边塞、军旅类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3.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4.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汉周亚夫为将军,治...
『
阅读全文
』...
关于月亮意象的诗词大全(作文素材)
[2021-02-01] [阅读次数:1084]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阅读全文
』...
2020中考写作指导——写出文章的诗意(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的意境)
[2020-04-08] [阅读次数:639]
中考诗歌阅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题型: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划线句子的意境。很多同学不得分,或得了很少的分,为什么呢?总结起来有三点:1.考生不知道什么是意境;2.不会描写,只是生硬的串讲诗句的字面含义;3描绘的“境”与“意”相互矛盾。自然而然,更不会在在写作中描绘意境了。 ...
『
阅读全文
』...
《说“木叶”》备课素材
[2020-03-12] [阅读次数:507]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使人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人说。 本文作者林庚以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与丰富的想象力,对“树”与“木”、“树...
『
阅读全文
』...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炼字与意境
[2018-09-27] [阅读次数:80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赏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习惯,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教学体会之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
[2017-05-25] [阅读次数:696]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初级中学 谷和好 【摘要】: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就像人的灵魂,文章的主旨。它是隐含在诗歌的内容里的,隐含在诗歌的诗句里,隐含在诗歌的字词里。读诗、品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分析、品赏、体味。 【关键词】:意境 意象 再创作 ...
『
阅读全文
』...
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感古代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
[2017-05-25] [阅读次数:670]
摘要:读诗,就是在同诗人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就是和诗人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就是与诗人进行情感上的共鸣。如何教学生读懂诗歌,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认知素材 联想与想象 二度创作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为古典诗歌...
『
阅读全文
』...
透过“意象”来表现思想感情,这是文学的独门功夫 (教师随笔)
[2016-12-21] [阅读次数:454]
王鼎钧 1.文学作品是在大同之下彰显小异,所见者异,所闻者异,所受所想所行者异,世事横看成岭,纵看成峰,仰观俯瞰又是另一面貌。人生的精彩和启发都藏在这些“小异”里,才不会把回忆录弄成个人的流水账。写回忆录不能只写自己,要小中见大,写出众人的故事、万法的姻缘。没受过文学训练的人大半不能发现这些小...
『
阅读全文
』...
范维胜:行走在古诗词的意象里
[2016-10-05] [阅读次数:460]
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体裁,她立足于文学园地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或者阅读诗歌时,我认为应该遵循这么一个流程:潜沉涵咏——揣摩意象——想象画面(诗人形象)——体察意境——品味情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
『
阅读全文
』...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2016-07-20] [阅读次数:1017]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词常见意象赏析(36个)
[2016-03-22] [阅读次数:581]
1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2竹:有节气、积极向上 3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4红叶:传情之物、借指以诗传情 5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6梧桐:凄凉、凄苦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挫折、惜春、对美好的留恋、追怀 8兰花:高洁、高雅、君子之德 9牡丹:富贵...
『
阅读全文
』...
浅释古诗词中“砧声”意象
[2015-10-14] [阅读次数:563]
浅释古诗词中“砧声”意象 砧声,也作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质地较硬,必须捶捣,让它变得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一般为石制,称为“砧”)上,用木槌(称为“杵”),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 由于妇女白天要...
『
阅读全文
』...
解读《背影》中的泪水意象
[2015-08-23] [阅读次数:672]
朱自清的《背影》中除了背影这个意象外,还蕴含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即曾出现过多次的“泪水”意象。 首先,“背影”意象的生成,离不开“泪水”意象的浸透。一方面从文章字面上看,背影一文中的“背影”“泪水”两个意象总是相伴而生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除了第一次...
『
阅读全文
』...
古诗词中“雁”意象拾零 教师随笔
[2015-04-15] [阅读次数:1349]
每到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时“一”字排开,时交叉成“人”,古人常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等。雁属候鸟,春秋迁徙,因此自然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的诗句。在古...
『
阅读全文
』...
古诗词意象整理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2014-10-05] [阅读次数:619]
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
『
阅读全文
』...
品味古典诗词之意境
[2014-02-10] [阅读次数:3332]
内容提要: 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代的诗人们,往往通过创设意境,营造氛围,来奠定诗歌的情感基调,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随境生;二是移情入景;三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关键词&nb...
『
阅读全文
』...
李煜《虞美人》的意象思考 教师随笔
[2013-12-04] [阅读次数:2979]
在中国,稍有文学常识者,一定不会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感到陌生。这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之手,词牌名《虞美人》,据说是其绝命之作。 关于绝命词一说,宋代王绖《默记》卷上有记录,也被后人乐于接受:“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
『
阅读全文
』...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013-10-13] [阅读次数:3648]
一、从二OO二年高考说起 二OO二年高考题第17题诗词鉴赏题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目要求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 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阅读全文
』...
古典诗歌中各类意象归类总结 中考复习(九年级)
[2012-10-11] [阅读次数:927]
有些同学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感觉很迷茫,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要想理解作者的真正所指,还要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诗歌中的意象。 一、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
『
阅读全文
』...
2012年高考: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 高考复习(高三)
[2012-05-18] [阅读次数:1389]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
『
阅读全文
』...
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下》《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赏析
[2012-03-18] [阅读次数:557]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张耒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
『
阅读全文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组合与意境创造探析
[2012-03-17] [阅读次数:1021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组合与意境创造探析 [摘 要]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这些诗歌传统中极具丰富美学内涵的意象,构筑出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同时,诗人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邈远的意境。...
『
阅读全文
』...
论姜夔词的意象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2012-02-21] [阅读次数:832]
[摘要]:姜夔词的意象有其鲜明的特性。一是清冷,词中物象总被投上作者凄凉的心绪;二是空灵,主要表现为取象清虚、从虚处着笔,并且意象组合疏宕;三是醇雅,意象选择尚雅避俗、用典融化无迹,形成高雅的词境。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活际遇以及作者的个性品质有关。 [关键词]:姜夔 意象 ...
『
阅读全文
』...
毛泽东诗词对庄子“鲲鹏”意象之化用
[2011-12-18] [阅读次数:1540]
卢志丹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也受到《庄子》文风和意象的影响。在诗词中,毛泽东续写了庄子精神,同时也营创出恢弘无涯、厚重渊浩的宇宙气象,这主要体现他的诗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沁园春·长沙》(1925)和《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中。 毛泽东上述五首诗词与《庄于》的关联,一方面是字句...
『
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及答题技巧(高三复习)
[2011-11-28] [阅读次数:3837]
殷名 【高考目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
『
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2011-11-28] [阅读次数:2597]
殷名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
『
阅读全文
』...
陶渊明诗文中几种常见的意象 (人教版九年级)
[2011-10-27] [阅读次数:2726]
江西九江星子二中 宋汶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在陶渊明诗文中占...
『
阅读全文
』...
苏轼诗词中的江月意象 (教师随笔)
[2011-09-26] [阅读次数:6473]
[内容提要] “江、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两个古老的意象,常常被作为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在诗词经常出现,易于引发起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和固定情绪。由此可见,这两个意象的抽象意蕴是理性思索积淀的结果,是理性思维结果的形象化表现,带有深刻的文化原形积淀色彩。本文重在揭示苏轼诗词中,“江、月”意...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人教版高三 备课资料)
[2011-09-19] [阅读次数:2819]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54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市井(城市)常表现...
『
阅读全文
』...
巧借意象筑“愁”章 (人教版高三)
[2011-08-09] [阅读次数:531]
江西省全南中学 彭国英 341800 中国古典诗词中,“愁”经常是诗人咏叹的主题。家国不幸诗家幸。国破之时,“愁”更是文人墨客追求的宠儿。可是,这一抽象模糊的概念要如何写才能生动形象呢?自然离不开意象,我国古代大诗人开创了“愁”的广阔的意象天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
『
阅读全文
』...
意象——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为例
[2011-06-09] [阅读次数:1024]
诗歌,不好教,也不好学,尤其是现代诗。有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抓住了诗歌的根本,找到了解读诗歌的突破口。而以我的教学经验,诗歌教学的突破口应该放在“意象”上。 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言志往往不那么直露,而是借景以抒情,托物以言志。这里所说的景物,就是客观的“象”;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
阅读全文
』...
情到深处水媚生 ----对“水”的意象解读
[2011-05-27] [阅读次数:933]
摘要 水这个优美的意象,千百年来倍受诗人的青睐。在诗歌中,水寄寓着作者的惜时之情、忧愁之意、相思之情、离别之思等诸多复杂的情感;而水又因这些情感的渗透显出千娇百媚之姿,正是所谓“情到深处水媚生”。 关键词 水 惜时之情 忧愁之意 ...
『
阅读全文
』...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50-112)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2011-05-26] [阅读次数:651]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
『
阅读全文
』...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1-50)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2011-05-26] [阅读次数:530]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阅读全文
』...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
[2011-05-24] [阅读次数:755]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 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贮满诗意。作家把家庭成员之间的欢愉、深沉的真挚感情传递给读者,使人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美。其美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形象美 &nb...
『
阅读全文
』...
一生心事杏花诗 ——中国古典诗词“杏花”意象分析(人教版)
[2011-04-07] [阅读次数:5278]
张 波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轻风剪剪,杨柳吐青,春风拂面。中国古代文人们悠然徜徉春色里,徜徉在杏花雨、杨柳风的意境中,让他们心旌摇动。他们将杏花入诗,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寓于杏花,“杏花”也就成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写常新的意象。 一、绮丽美艳:庾信的杏花诗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
『
阅读全文
』...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月的意象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作文指导)
[2011-03-29] [阅读次数:179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意象的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以“月”为例,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懂...
『
阅读全文
』...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意境 (苏教版必修教学总结)
[2011-03-15] [阅读次数:830]
第一,要善于开展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联想和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作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形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和想象力的结果.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
『
阅读全文
』...
莎士比亚悲剧的意象 (人教版选修教学总结)
[2011-03-03] [阅读次数:1053]
莎士比亚悲剧的意象 据我所知,迄今还没有人注意到反复出现的意象在莎士比亚悲剧中所发挥的作用,它们能提高、发展、延续、重复悲剧中表达的感情,其作用颇像音乐中的赋格曲、奏鸣曲或瓦格纳的一出歌剧中重复出现的主题一样。 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自始至终,部部都有一些起主导作用的意象。只是早期剧作中,...
『
阅读全文
』...
诗词中的意象练习(人教版备课资料)
[2011-01-19] [阅读次数:751]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绝 句 ...
『
阅读全文
』...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介(象征主义艾略特、意象派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2010-11-29] [阅读次数:3187]
作家 作品名称 国别 斯汤达 《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 果戈理 《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俄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美 马克?吐温 《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 美 ...
『
阅读全文
』...
意象的分类及其代表意象(之三)(九年级教案设计)
[2010-11-27] [阅读次数:726]
37、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8、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nbs...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及其代表意象(之二)(九年级备课资料)
[2010-11-27] [阅读次数:912]
10、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及其代表意象(之一)(九年级备课资料)
[2010-11-27] [阅读次数:915]
古代诗歌中意象主要种类: 分类方式一: 1、树木类 2、花草类 3、动物类 4、风霜雨雪水云类 5、器物类 6、颜色类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8、地点 9、其他类 ...
『
阅读全文
』...
意象的定义、解释、流派、起源及在诗歌散文中的作用(九年级)
[2010-11-27] [阅读次数:5501]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
『
阅读全文
』...
初中古诗词教学何不从意象入手(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2010-11-24] [阅读次数:1627]
【内容提要】 初中的古诗词向来考试要求不高,会背诵默写,了解大意即可,因而古诗词教学不是很到位。但是要求不高不代表教学中不需要领悟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初步的鉴赏能力培养。本文拟从意象入手,为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提供一点借鉴。 当前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基本上...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