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兄弟阋墙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为国瑞兄弟善后 尤凤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04-06] [阅读次数:306]
出门的时候国祥的女人问句:黑下回家吃饭吗?他想了想又说也许吧,女人说身上带那么多钱,路上千万小心啊。 出了村头,满眼映进碧绿田野和青色山脉,春天的暖意阵阵扑面,国祥深深嘘了口气,他觉得一直紧揪着的心有些放开了,自从兄弟国瑞死后他的心就一直紧揪着。 在殿后村后他碰见从前的学生苗家起骑车从村里出...
『
阅读全文
』...
谈语文与兄弟科目在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教师随笔)
[2019-09-07] [阅读次数:473]
现在,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会先后学习到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信息、体育、心理等科目,学习过程中,大多要听说读写。当中,语文是其他绝大部分科目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工具。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担负起给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的任务。 语文老...
『
阅读全文
』...
惊人相似的讽刺手法的运用——《钦差大臣》《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
[2016-12-02] [阅读次数:1026]
缪加奇 《钦差大臣》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许多国家常演不衰。课文节选的是这部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写得好,大概得益于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吧?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个片段运用的讽刺手法和同样是讽刺高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的《...
『
阅读全文
』...
论《唐璜》的讽刺艺术
[2016-05-26] [阅读次数:94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深层因素和外显形态两个方面,对《唐璜》的讽刺艺术的特征进行分析。 《唐•璜》作为一部杰出的诗体小说,闪烁着动人心魄的文学光彩,其独特魅力之一便是其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本文拟对该诗的讽刺艺术,从深层因素和外显形态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以乞大方批评。 一、讽刺艺术的深层因...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坐在第五排的兄弟” 作文指导
[2015-03-18] [阅读次数:356]
2015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坐在第五排的兄弟” 【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作文(60分) 族,就是相似的人群,集中表现出某种共同特征。时下,蚁族,啃老族,向日葵族,月光族,这些族人越来越表现出某些明显的特征,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对这些族人,你有哪些感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
阅读全文
』...
雍正继位杀了多少兄弟?(历史故事)
[2014-05-06] [阅读次数:783]
康熙皇子的命运结局: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
『
阅读全文
』...
民国风云人物:结义兄弟冯玉祥与蒋介石的恩怨
[2014-04-07] [阅读次数:721]
1928年7月2日,有位中国人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有关报道的题目叫做《特立独行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时代》周刊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他站起来足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而是个头魁梧、古铜色皮肤、很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的虔诚的基督徒,神枪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
『
阅读全文
』...
鲁迅与周作人的失和原因及兄弟绝交内幕
[2013-09-02] [阅读次数:73088]
兄弟绝交 鲁迅与周作人的分手,是1923年7月19日。那日,周作人给鲁迅递来一封断交信。信中说: 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
『
阅读全文
』...
睡在上铺的应该是兄弟!南京高校再发生惨剧
[2013-04-19] [阅读次数:390]
据同学透露,蒋某和袁某两人在班级里人缘都挺好的,袁某成绩都在90分以上。住在同一间宿舍,他们平时都是好兄弟。发生这样的惨剧,他们很多人还无法接受事实,在同学们眼里,他们都是听话的大男孩,实在无法和暴力、凶残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高学历人才犯罪,谁之过? 新华网讯 住同一个宿舍...
『
阅读全文
』...
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918]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①良久,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 当我们老去时,回首往事,可能也都会感慨,人生一...
『
阅读全文
』...
学生官场堪比“小江湖”,滥设职位贿选频发
[2011-10-14] [阅读次数:551]
到广告公司定制竞选海报、印学生名片进行自我宣传,甚至以“代写作业”作争取支持的条件……新的学期,不少中小学又进入班干部竞选季。记者调查发现,“学生官场”也堪比“小江湖”,不仅拼实力,还要拼“人气”。对于此现象,也有学校明确规定:不允许在竞选宣传过程中发放有价值的物品,一经发现将取消竞选资格。 ...
『
阅读全文
』...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2011-03-07] [阅读次数:1403]
二、词义内部的关系不很清楚,即从语素义不容易直接推出词义来 一是词中包含的语素义比较生僻。比如“乖戾”的意思是“乖僻、粗暴”;“出类拔萃”中“萃”意思是“草”;“振聋发聩”中“聩”意思也是“聋”;“自怨自艾”中“艾”意思是“治理、惩治”:这些语素义都需要经过解释才能明白。二是词义中包含了典...
『
阅读全文
』...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2011-03-07] [阅读次数:1464]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
阅读全文
』...
《官场现形记》备课参考(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2011-02-28] [阅读次数:562]
《官场现形记》备课参考 一、关于作者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教养育,擅长...
『
阅读全文
』...
浅析《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2009-09-25] [阅读次数:9007]
重庆市大足县城西中学 胡林森 《范进中举》一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讽刺。鲁迅先生曾经对其作过高度的评价:“秉持公心,指责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儒林外史》的出现,才使中国...
『
阅读全文
』...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2009-07-03] [阅读次数:2884]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费县胡阳中学 李庆毅 内容提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
『
阅读全文
』...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2008-08-25] [阅读次数:1460]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光绪十八年(1892)...
『
阅读全文
』...
《官场现形记》简介
[2008-08-25] [阅读次数:2293]
署“南亭亭长著”。即李伯元(1867年-1906年),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三岁时丧父,由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少年时代即擅长诗文,中第一名秀才,后来几次考举均落榜。1896年到上海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诱像小说》半月刊。陆续写出了《官...
『
阅读全文
』...
孪生兄弟“书”与“画”(教师中心稿)
[2007-07-18] [阅读次数:601]
江苏省淮北中学(泗洪) 邮编:223900 古人在作画之时,往往在画的空白处写上一首诗或词句,即使是最惜笔的画家也至少题上落款。“书”与“画”二字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仅形神相似,而且如影随形,不可...
『
阅读全文
』...
《三块钱国币》幽默还是讽刺(人教版高三必修)
[2007-05-28] [阅读次数:814]
人教版第四册的《三块钱国币》是物理学家丁西林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了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国统区上层社会阔太太的自私刻薄,也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那么这部脍炙人口的喜...
『
阅读全文
』...
谈周氏兄弟改造国民性思想——“食人”、“做梦”、“演戏”(钱理群)
[2006-10-16] [阅读次数:1317]
钱理群 据许寿裳回忆,在1902年,鲁迅和许寿裳在一起经常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病根何在。这是本世纪初,鲁迅(我想也可以包括周作人)他们一代人经常讨论的问题。一直到鲁迅去世之前,1936年,他在一篇《立此存照之三》的...
『
阅读全文
』...
匡氏兄弟是秦末时人吗(网友来稿)
[2006-07-17] [阅读次数:599]
陈林森 《咬文嚼字》2006年第6期《山名十二问》第一问:“庐山风景秀丽,名满天下,你知道为什么叫‘庐山’吗?”第7期的答案是:“庐山也称匡山、庐阜,总名匡庐。相传秦末有匡氏兄弟七人筑庐居住此处,因以得名。” 查《辞海》(1979年版)“庐山”词条的释文:“一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
『
阅读全文
』...
04欣赏写作-体悟真情之我的兄弟姐妹(网友来稿)
[2006-03-29] [阅读次数:791]
周占华 欣赏主题: 体悟·真情之我的兄弟姐妹 欣赏目标: 一、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兄弟之情,姐妹之爱”? 二、思考、体悟文中“兄弟之情,姐妹之爱”的体现; 三、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兄弟之情,姐妹之爱”; 四、学会感受 “兄弟...
『
阅读全文
』...
荒诞讽刺小说《马屁世界》赏析(网友来稿)
[2005-04-28] [阅读次数:1199]
江苏省淮北中学 赵同宇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大小官僚,不思振兴中华,专一溜须拍马,殃民祸国。初具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感于此,纷纷拿起笔杆,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继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之后,睡狮著的荒诞讽刺小说《马屁世界》...
『
阅读全文
』...
警惕官场“两面人”(网友来稿)
[2004-10-28] [阅读次数:465]
马志国 河北省原年轻的“政坛之星”、“少壮派”巨贪李真案发后,正直善良的人们经过二年多漫长的等待,终于听到了他被处以极刑的消息。李真也由此在更大的范围内成了腐败分子中的名人,人们纷纷撰文破解这一无独有偶的值得人们深思的“秘书现象”。笔者作为其同乡和同龄人,两年多来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当年全国...
『
阅读全文
』...
古今历史上最具讽刺性的一次会议(网友来稿)
[2004-05-12] [阅读次数:1333]
倦鸟 兴义一中高一学生乱扔垃圾,出口成脏;男生染发,女生穿吊带;迟到、逃课或上课睡觉、顶撞老师现象普遍,终于引起学校重视。针对这届学生纪律涣散学风懒散思想混乱的状况,在2004年5月12日下午5时,年级组召开了一次极严肃的高一全体教师会议,与会人员还有学校一把手、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政教处...
『
阅读全文
』...
毕业前的分崩离析 女生和上铺的兄弟反目
[2004-04-22] [阅读次数:1792]
又到了毕业季节。学兄们都曾说,就算三年来同学关系再好,到了毕业时也会分崩离析……也许你还不相信,可是,这样的一幕幕却在很多毕业班上演着,究竟是为什么? 大学第四年,一直被我定义为“生命中的黑暗日子”。我不喜欢我的学校和专业, 让我稍感安慰的是,同学中有一个可以称为“知己”...
『
阅读全文
』...
一幅洋溢讽刺色彩的人文画卷(教师中心稿)
[2003-06-19] [阅读次数:1161]
&...
『
阅读全文
』...
金庸传奇之官场百态
[2002-08-12] [阅读次数:1494]
钟晓毅 费勇著 官场与妓院, 是世界上最虚伪的地方。 官僚体制的设定,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它带来的是秩序是规范,但是,也带来了另一些东西,最明显的就是:...
『
阅读全文
』...
苏氏兄弟资料
[2000-12-22] [阅读次数:1688]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
『
阅读全文
』...
睡在下铺的兄弟
[2000-10-10] [阅读次数:1117]
那首歌叫做《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我知道,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粗心。本来,我是不打算像现在这样弄得似是而非的,但事实如此,事实上梁伟就睡在我下铺,我自己睡的才是上铺。这一点无可更改。如果这篇文章是梁伟为我而写的,当然可以做到其题如歌,但是梁伟从来就不写这些玩意。当然,梁...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