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赤壁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联读教学设计
[2022-09-12] [阅读次数:299]
【学习目标】 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壮阔的意境,分析周瑜形象,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了解这首词的豪放风格; 2.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赏析这首词的豪放风格; 3.对比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会两首词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
『
阅读全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复习案
[2022-05-09] [阅读次数:138]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
阅读全文
』...
失意人生的不同选择——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赤壁赋》主题的互补整合
[2020-11-08] [阅读次数:832]
北师大二附中 陈立今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第16课将苏轼的《赤壁赋》与姚鼐的《登泰山记》合编在一起,这种编排组合在教材中还是首次。 《前赤壁赋》特点是“以文为赋”,《登泰山记》是“桐城散文”,初看似乎相似点很少,但仔细研读,这两篇文章其实可...
『
阅读全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苏轼豁达人生观的再现
[2020-10-25] [阅读次数:136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词是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贬官黄州时所作...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导读——旷达
[2019-09-18] [阅读次数:3121]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话题链接——旷达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旷”,会意、形声字。“日”为形,表示光明,“广”为声,表示开阔。本意指光明、开阔,又指心情开朗。引申为空旷,特指心境宽广。又由空间的广大引申为时间的久远,还有空缺、耽搁、荒废的意思。 法国大文豪雨...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导读——伤感
[2019-09-16] [阅读次数:2229]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话题链接——伤感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伤”,形声字。本义是创伤。字形左边为“矢”,指弓箭,这里是说为弓箭所伤;右边表示字音。后来,古人用“人”替代左边的“矢”,表示人被箭射伤。直到楷书,才有现在...
『
阅读全文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及练习
[2018-09-18] [阅读次数:518]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
『
阅读全文
』...
苏轼《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
[2017-10-18] [阅读次数:720]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阅读全文
』...
曹操《观沧海》译文及赏析三篇
[2017-07-18] [阅读次数:608]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
『
阅读全文
』...
黄州赤壁谒东坡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01-26] [阅读次数:799]
任 蒙 ①我又来了,在这满天秋碧的日子。 ②我是来看苏东坡的。 ③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滚滚江水边这片青松与修竹掩映的江矶兀立于小城一侧,兀立于如烟波一般浩渺的文化时空里;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苏轼屹立在这里,屹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 ④江上的霞晖刚刚散...
『
阅读全文
』...
苏轼《前赤壁赋》作品赏析
[2016-10-26] [阅读次数:1598]
耿光华 一、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
『
阅读全文
』...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2016-10-25] [阅读次数:1736]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
『
阅读全文
』...
《赤壁》赏析杜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6-06-01] [阅读次数:1147]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
『
阅读全文
』...
谁在千百年来一直背黑锅?——子楚、赵姬、曹操、朱元璋
[2016-05-15] [阅读次数:603]
中国历史上盛产“背黑锅”的人物,这与文化的一家独大很有关系。在古代,知识分子比较少,期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去分辨是非是困难的,这就给让人背黑锅创造了条件。当历史人物得罪了这位“老大”之后,黑锅就很可能背上了。记载历史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知识分子和官僚属于“战友”,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一...
『
阅读全文
』...
拥有无限何须羡——读苏轼《赤壁赋》有感
[2016-03-22] [阅读次数:801]
翔宇监利中学高三语文 周志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有苏轼所著《赤壁赋》一文。通读全文,让人感悟嗟叹的除了其淡定的心境,还有他“属酒天明”的惬意。细思之,其实该文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即“拥有无限何须羡”。 要想拥有必先付出。...
『
阅读全文
』...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
[2016-03-07] [阅读次数:700]
王开东 优质课有怎样的面孔 ——点评江苏省优质课第一名刘宏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有幸去江苏省沭阳中学参加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活动,听到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好课,尤其是江苏省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刘宏伟的课,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根据现场听课情况,整理如下,并做点评,从中探究优质课究竟有怎样的面孔...
『
阅读全文
』...
从诗词探究毛泽东、曹操的人格——毛泽东与曹操诗词之比较(教师)随笔
[2015-12-10] [阅读次数:837]
左 辉 【摘要】毛泽东和曹操都是历史巨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人民、乃至整个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优秀的诗人、出色的文学家。毛泽东、曹操无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们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诗词区别表现在体裁形式上、反映在内容上、风...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练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过零丁洋、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赤壁、山坡羊 潼关怀古)
[2014-05-08] [阅读次数:249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
『
阅读全文
』...
曹操之祖: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太监
[2014-03-20] [阅读次数:725]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曹腾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叡,因司马专权,曹叡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
『
阅读全文
』...
曹操为何最终没能统一中国
[2013-12-10] [阅读次数:1987]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
『
阅读全文
』...
周瑜的功与过(赤壁怀古备课资料)
[2013-11-07] [阅读次数:566]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战略意图。此战公瑾以五万江南健儿大破曹操的二十余万北军,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当然,近日...
『
阅读全文
』...
华佗为何不能为曹操治病
[2013-08-05] [阅读次数:1266]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关羽回答:任汝医治。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是神态自若,虽然汗流如注却依然大口喝酒大...
『
阅读全文
』...
有关赤壁的诗词精选
[2013-01-15] [阅读次数:9132]
有关赤壁的诗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
『
阅读全文
』...
曹操用金璧赎回蔡文姬的故事
[2012-10-31] [阅读次数:856]
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一样,已成为千古美谈,家喻户晓,也让蔡文姬流芳史册。然而,蔡文姬虽然才华横溢,但身世却坎坷异常。如果没有曹操的关照和帮助,或许一代名媛,早已在南匈奴身死名灭了。那么,曹操和蔡文姬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遣使以金璧赎回蔡文姬呢?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
『
阅读全文
』...
大乔小乔——令人同情的姐妹花(赤壁备课参考)
[2012-05-12] [阅读次数:774]
自古红颜多薄命。所谓薄命可作出两种解释,一是寿命短,二是命苦。在中国古代,这样红颜薄命的女子之队伍是非常庞大的,有的薄在命短,而有的薄在命苦。要说到薄在命苦者,就不得不提到江南二乔了,她们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姐妹花。 大乔小乔,是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的合称。姓本作“乔”,但是二人的芳名已失...
『
阅读全文
』...
曹操如何表彰仁人志士
[2012-04-12] [阅读次数:565]
魏蜀吴三国魏最强盛,曹操自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文有程昱、荀攸、郭嘉,武有张辽、曹仁、徐晃,这些一等一的文臣武将为曹操兼并各地建立了不朽功勋,其中功勋卓著者被加官进爵、封侯赏地,其家庭子女均享得了荣誉。可是还有一些 “小人物”们,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曹操卖命,曹操及其继任者...
『
阅读全文
』...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2012-03-09] [阅读次数:9607]
文章摘自:《历史罪》 作者:罗杰 看过电影《赤壁》的人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道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
『
阅读全文
』...
三国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研究:周瑜、曹操
[2012-02-27] [阅读次数:2054]
在本篇中,作者还以其高超的手笔对人物特征进行多方面刻画,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如写周瑜: 其一:毁书斩使,看也不看;按剑监酒,听也不听。“忠义激发,神气宛然”。其二,行事迅疾,如同电火行空。观其与曹操明争暗斗,时时先发制人,处处紧逼,令人目不暇接,心惊肉跳。又如与蒋干...
『
阅读全文
』...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2012-02-04] [阅读次数:18048]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 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⑤。 【注释】 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
阅读全文
』...
任侠放荡的曹操
[2011-12-17] [阅读次数:715]
童年的曹操机警伶俐,善于权变,任侠放荡,悠游自在,特别喜欢飞鹰走狗,不务正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是,他的叔叔却对他的这种行为却非常不满,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要他限制曹操的行为。曹操对叔叔的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决心给叔叔一个恶作剧,以消除叔叔在父亲面前对自己的影响。有一天,曹操在半路上碰到了...
『
阅读全文
』...
男儿要为天下奇——陆波评曹操(网友来稿)
[2011-10-27] [阅读次数:884]
陆波 曹操,小字阿瞒,大字孟德。 彼曹不仅名奇,人奇,行事更奇,功业特奇! 尔曹身与名俱灭,彼曹造化参天地,何也?宜乎其不断操矣! 曹操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脏字做名字的人。仅此一条,就足以让他在流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他还身兼政治家和文学家的...
『
阅读全文
』...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杨润清
[2011-10-06] [阅读次数:6466]
内容摘要:曹操是特定历史造就的英雄人物,论政治,他任人唯贤,雍容大度,乐观进取,百折不挠;论军事,他审时度事,机谋善变,有勇有谋,奇正互用。说他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一点都不为过,他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 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nb...
『
阅读全文
』...
三国时最黑暗的五件事(刘备摔子、孙权嫁妹、曹操借头)
[2011-09-17] [阅读次数:3812]
1 刘备摔子 有一点几乎是三国迷所公认的,阿斗的弱智低能与童年的遭遇有着很大的联系。 大家试想一下,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虎将裹在怀里,左冲又突,估计早已被震晕过去了。如赵云所说,“适才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脱曹军的魔爪,回到父亲的怀抱,却...
『
阅读全文
』...
曹操兵败赤壁真正原因:军队感染血吸虫病
[2011-08-13] [阅读次数:601]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力图使之成为战争与疾病史的有趣篇章,也作为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 一、对火烧为主...
『
阅读全文
』...
多才多艺的曹操
[2011-07-28] [阅读次数:923]
丁启阵 记得有人说过,中国历史上才艺最全面的名人是苏轼。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比起苏轼,曹操的才艺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轼的才艺基本集中在文艺创作上,具体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艺样式的创作。此外,作为美食家,他在烹饪上也有一定的研究。而曹操的才艺,并不限于文...
『
阅读全文
』...
杜牧为何鄙视白居易?
[2011-07-28] [阅读次数:1484]
丁启阵 一般而言,唐代诗人之间,相互推重的很多,排斥鄙视的较少。像晚唐著名诗人杜牧那样,以晚辈身份而鄙视比自己更有名的诗人白居易的情况,实在不多。 杜牧不但不是目空一切、妒贤嫉能、心胸狭隘之辈,相反,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喜扬人善、心胸宽阔的人。无论是前辈诗人还是同龄诗人,都有多位曾经得...
『
阅读全文
』...
曹操毁誉皆因《短歌行》
[2011-07-28] [阅读次数:897]
丁启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
『
阅读全文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雨霖铃》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路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2011-05-23] [阅读次数:3534]
苏轼和柳永分别为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的文学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是古典名作中风格迥异的佳作。对这两首词作进行比较阅读,并进而研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作家个性形成的影响以及作家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语文教学探究活动。 ...
『
阅读全文
』...
《赤壁》 作品赏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04-21] [阅读次数:819]
赤壁 【题解】 七绝《赤壁》是杜牧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时(842—844)所作的咏史抒情之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曾在赤壁(山名,位于今湖北蒲圻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击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黄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矶)的地方,和真正...
『
阅读全文
』...
杜牧《赤壁》赏析2
[2011-03-30] [阅读次数:3305]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5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
『
阅读全文
』...
杜牧《赤壁》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974]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
『
阅读全文
』...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赏析
[2011-03-25] [阅读次数:4780]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
『
阅读全文
』...
关于杜牧生平故事的资料介绍
[2011-03-21] [阅读次数:11417]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
『
阅读全文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秋词、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11-01-03] [阅读次数:4057]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衬托得更加恢弘阔大。 ...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 (教学论文)
[2010-11-16] [阅读次数:15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在《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这个注释,...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2010-09-01] [阅读次数:158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
『
阅读全文
』...
《赤壁赋》三读三品(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2010-06-10] [阅读次数:1084]
《赤壁赋》说课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 教材说明 本文是鲁人版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一课, 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
『
阅读全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文《赤壁赋》翻译(粤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2010-06-10] [阅读次数:2847]
赤壁赋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
阅读全文
』...
赤壁下的人生(学生习作,苏东坡)
[2010-05-08] [阅读次数:1010]
梦里。 月光如水水如天。 赤壁下晃动过一道黑影,是苏轼。 苏子不知道自己为何到此,只是心中感到有人在呼喊自己,声音从赤壁传来。 清风,冷月,危崖,寒林,猿啼…… 苏子伫立崖边,心中不觉涌上一层悲凉。他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毕竟此时此刻他能听到自己的心声。 苏子缓缓拿出萧...
『
阅读全文
』...
浅析苏轼前后《赤壁赋》里的感伤情绪(教学论文)
[2010-03-25] [阅读次数:1875]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写的两篇烩炙人口的散文。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八月,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元丰三年二月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且本州安置,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先后于七月十七日和十月十六日与朋友游于黄州赤壁矶下,后分别写了《前赤壁赋》和《后赤...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