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苏轼读书诗三则(作文素材)
[2023-04-28] [阅读次数:96]
经常有人问到: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苏轼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给出自己的回答:“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读书,有助你成长智慧,能让你开阔眼界,可带你摆脱平庸;读书,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修炼言行,丰富底蕴。 苏轼的3首经典诗词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一定要读书,读多书,读好书。 ...
『
阅读全文
』...
不惑之年想念苏轼(教师随笔)
[2021-10-16] [阅读次数:345]
所谓的了解也只是借或偷来的,见证者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苏子,何况传播者的主观润色,爱恨褒贬之间,也就更模糊了最初的模样。再加上后朝仰慕者追捧者们的“神话”,时至今天我们看到的苏子就成了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标签模样。 我没有狂澜之力能拨开历史的浓彩重抹,去看个究竟。只是想苏子就是天赋过人的才...
『
阅读全文
』...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走近苏轼,鉴赏诗词
[2021-09-11] [阅读次数:329]
教学目的: 1.积累赏析苏轼词《江城子》、《水调歌头》。 2.借助典例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的一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苏轼词典例赏析,学习古诗词赏析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迁移,将教材古诗词赏析进行分类对比整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
阅读全文
』...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拓展阅读:余秋雨《三峡》苏轼《游白水书付过》《记游松江》
[2021-09-08] [阅读次数:387]
三峡/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
『
阅读全文
』...
写不尽的苏轼(作文素材)
[2020-11-09] [阅读次数:484]
大唐的风烟已逝,连同大唐的繁华和大唐的那些曾经耀眼的星辰,大宋的帷幕拉开,时光流转,西蜀的山水间走来了一位风骨绝代的大家,顿时划亮了大宋王朝文化的天空。他目光深邃,一脸冷峻,风神俊朗,一袭青衫,几缕美髯。他就是苏轼。天才的苏轼、灵动的苏轼、超逸的苏轼、多情的苏轼、别致的苏轼! 千古...
『
阅读全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苏轼豁达人生观的再现
[2020-10-25] [阅读次数:136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词是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贬官黄州时所作...
『
阅读全文
』...
七月的思念(教师诗歌)
[2020-07-24] [阅读次数:327]
鲍招娣 星光照亮长夜的路, 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七月的思念翩翩起舞, 陶醉着闲散的思绪, 在时空的长河里蔓延… 惬意的风, 醉人的酒, 清淡的茶, 还...
『
阅读全文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0-07-11] [阅读次数:58291]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
『
阅读全文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0-07-09] [阅读次数:6657]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
『
阅读全文
』...
哲宗立,(苏轼)复朝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0-03-06] [阅读次数:1636]
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七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 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夸者。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确曰:“希固当先公耶? ”卒不许。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 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读祖宗...
『
阅读全文
』...
士燮论 苏轼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0-03-04] [阅读次数:679]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子伤目,子反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却诛,厉公弑,胥童死,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 有非...
『
阅读全文
』...
苏轼《士燮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0-03-03] [阅读次数:1054]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子伤目,子反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却诛,厉公弑,胥童死,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 有非...
『
阅读全文
』...
苏轼《宝绘堂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3-15] [阅读次数:1356]
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
『
阅读全文
』...
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12-17] [阅读次数:2449]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
『
阅读全文
』...
苏轼《上韩枢密书》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05-23] [阅读次数:4697]
某顿首上枢密侍郎阁下:轼受知门下,似稍异于寻常人。盖尝深言不讳矣,明公不以为过。其在钱塘时,亦蒙以书见及,语意亲甚。自尔不复通问者,七年于兹矣。顷闻明公入西府②,门前书生为作贺启数百言。轼辄裂去,曰:“明公岂少此哉!要当有辅于左右者。”昔侯霸③为司徒,其故人严子陵以书遗之曰:“君房足下:位至台鼎,甚...
『
阅读全文
』...
苏轼《日喻》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04-22] [阅读次数:3100]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__,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
『
阅读全文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04-08] [阅读次数:7382]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旁,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題不能为滂母哪?”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后以书见修,修...
『
阅读全文
』...
《宋史&苏轼传》原文全文及译文(精校版)
[2018-04-10] [阅读次数:11838]
《宋史•苏轼传》原文全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
阅读全文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赏析
[2018-02-13] [阅读次数:538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
『
阅读全文
』...
思念(初中习作)
[2017-12-24] [阅读次数:403]
我独坐窗前,任凭微风轻轻拂过,风啊风,请把我心中那份沉重的思念带给四川汶川的儿童,让他们不要哭泣,告诉他们,只要有爱,他们不再孤独。 我站在海滩上,任凭那雪白的浪花沾湿鞋子和裤脚,海浪啊海浪,请把我心中那份真挚的思念带给那些失去孩子的妈妈,让她们不再悲伤,我愿做她们的女儿,她们的...
『
阅读全文
』...
苏轼《放鹤亭记》译文及赏析
[2017-10-23] [阅读次数:945]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
『
阅读全文
』...
苏轼《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
[2017-10-18] [阅读次数:720]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阅读全文
』...
我追逐的,是思念——肖培东随笔
[2017-10-15] [阅读次数:616]
骑车拐进小巷的刹那,我看到了父亲! 真的,那分明就是父亲的背影!他就骑着平时买菜拉煤气罐的小三轮车,悠悠地又很专注地在我前方。白色的遮阳帽上,有一圈斜黑线条的边,与父亲皱褶的脸以及古铜色的肌肤多少有些违和感。父亲终于淘汰了那顶戴了多年的早已被日光风雨磨去了毛边的旧草帽,我看不到父亲的脸,我想...
『
阅读全文
』...
蒲宁《墓志铭》赏析(爱情与思念)
[2017-07-05] [阅读次数:647]
蒲宁写过一首《墓志铭》的抒情短诗: 我死的时候还是个年轻的姑娘。 他曾经对我说过,我长得很漂亮。 对于爱情,我有过痴心的幻想。 我短短的一生中怀着热烈期望。 在一个四月的日子我离开人世。 我顺从地、默默地玉殉香消-- ...
『
阅读全文
』...
关于相思的古诗词爱情名句
[2016-11-06] [阅读次数:663]
1.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春情》 2.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 3.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4.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
『
阅读全文
』...
苏轼《前赤壁赋》作品赏析
[2016-10-26] [阅读次数:1598]
耿光华 一、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
『
阅读全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016-10-25] [阅读次数:1201]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
『
阅读全文
』...
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2016-10-25] [阅读次数:1736]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
『
阅读全文
』...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
[2016-09-07] [阅读次数:1697]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
『
阅读全文
』...
苏轼《上王兵部书》原文及翻译
[2016-09-07] [阅读次数:543]
①荆州南北之交,而士大夫往来之冲也。执事②以高才盛名,作牧于此,盖亦尝有以相马之说告于左右者乎 ?闻之曰:“骐骥之马,一日行千里而不殆,其脊如不动,其足如无所著,升高而不轾,走下而不轩③。其技艺卓绝,而效见明著,至于如此;而天下莫有识者,何也?不知其相而责其技也。 ...
『
阅读全文
』...
苏轼《荀卿论》原文及翻译
[2016-09-03] [阅读次数:878]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
『
阅读全文
』...
宋词人物之陆游、苏轼形象分析
[2016-08-29] [阅读次数:921]
一、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写作背景: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
『
阅读全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016-06-01] [阅读次数:158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
『
阅读全文
』...
晏几道:拒见苏轼的狂妄词人
[2016-04-24] [阅读次数:663]
[摘要]晏几道有“宋词小令第一人”的美誉,天性孤傲的他出身相府,却不以官场为意,一生只痴迷于写词。好友黄庭坚曾说他“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 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可谓当仁不让,世有“二晏”之称。与父亲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风光不同,晏几道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悲凉,饱尝世间冷暖...
『
阅读全文
』...
拥有无限何须羡——读苏轼《赤壁赋》有感
[2016-03-22] [阅读次数:801]
翔宇监利中学高三语文 周志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有苏轼所著《赤壁赋》一文。通读全文,让人感悟嗟叹的除了其淡定的心境,还有他“属酒天明”的惬意。细思之,其实该文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即“拥有无限何须羡”。 要想拥有必先付出。...
『
阅读全文
』...
苏轼小传
[2014-12-22] [阅读次数:1011]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
阅读全文
』...
苏洵、苏轼和苏辙成功背后的三个女人
[2014-01-02] [阅读次数:1123]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人们称之为“三苏”。因苏家父子三人都成了一代文豪,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故“三苏”全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
『
阅读全文
』...
新泰一中高三语文阅读材料汇编——苏轼篇
[2013-12-19] [阅读次数:1190]
新泰一中高三语文阅读材料汇编——苏轼篇 第一部分 苏轼其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
阅读全文
』...
宋神宗推动乌台诗案(苏轼入狱)
[2013-12-03] [阅读次数:1024]
王安石再度罢相之后的第二年,熙宁十年(1077年)十二月壬午,宋神宗发布更改年号的诏书,其中讲道: 其因来岁之正,以新元统之号。式循旧典,对越神休。宜自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元丰元年。 这一改元将意味着大变法部分进入新的时期,希冀在神宗“独裁”之下,变法能取得巨大的丰硕成果。 ...
『
阅读全文
』...
思念在其中 学生作文范文
[2013-05-12] [阅读次数:779]
九年级二班 郭嘉 一盏灯被一双粗糙的手点亮,灰暗的灯光下一件不知被补过多少次的外衣平整的躺着。颤抖的双手一遍遍抚过,她老了,眼...
『
阅读全文
』...
周邦彦宋词赏析:芳草渡、虞美人、长相思慢、玉楼春、关河令
[2013-04-22] [阅读次数:1109]
芳草渡•昨夜里 别恨 周邦彦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凤账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愁睹,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 词题...
『
阅读全文
』...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
[2013-04-09] [阅读次数:4001]
内容提要 : 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苏轼对传统的婉约词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让婉约之风得以高扬。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
『
阅读全文
』...
纳兰性德《长相思》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3-01-19] [阅读次数:807]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
『
阅读全文
』...
苏轼《六国论》文白对译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2-11-27] [阅读次数:2408]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 诸侯卿相,皆 争养士自谋。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 其 谋夫 说客、谈天&nbs...
『
阅读全文
』...
清水出芙蓉——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2012-11-20] [阅读次数:771]
康熙二十年十月,康熙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国内平静。于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经山海关到满族的发祥地辽东一带去巡视,纳兰性德亦随从圣驾。《长相思》便写于他们出山海关至盛京(沈阳)的途中。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出发,声势甚盛。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帐外风雪阵阵,使人乡心...
『
阅读全文
』...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广东省深圳清华实验学
[2012-10-19] [阅读次数:1742]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他诗、文、词、赋俱佳。同时,他又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终身从政,却仕途坎坷。据任朝第先生《三苏年谱简编》统计:苏轼自嘉祜初26岁入仕到65岁终老,凡40年,官职变动达20余次,其中任京官时间加起来不足7年,实任地方官22年,尤其是自59岁始谪居岭南惠州以至...
『
阅读全文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2012-09-24] [阅读次数:307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以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于此可见作者扩大词境的开拓精神...
『
阅读全文
』...
红豆最相思 作文修改范例(网友来稿)
[2012-09-12] [阅读次数:719]
陆波 红豆最相思 ——理科62班 张雪枫 秋风倏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空中播撒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恰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心中萌发了一颗相思锦瑟年华的红豆. 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我可以一个人静静驻足于空旷的草地上凝视着晴朗的蓝天,畅想着明天会是多么美好!我是一个很享受...
『
阅读全文
』...
欧阳詹为妓殉情的爱情故事(长相思—唐诗宋词背后的唯美故事)
[2012-08-29] [阅读次数:2106]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进入了中唐时期。这时,也出了不少大才子。 这天,在国子监任职的欧阳詹忙完公务回府,正要踏进院门,突然从拐角处闪出一个女子,几步走到他面前,“你可是欧阳大人?” 欧阳詹看这个女子满身风尘,一脸疲惫,只有一双眼睛很是有神。 “我是欧阳詹,姑娘好面熟,你是...
『
阅读全文
』...
历代石钟山游记为何苏轼的最好?
[2012-05-05] [阅读次数:1299]
丁启阵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石钟山,是高度不过40米、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的一座小山。但是由于地扼长江鄱阳湖水路交通要冲,形势陡峭,发声如钟鼓,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仰望,登临观赏,吟诗作赋。单是我所经眼的专门写石钟山的游记,就有五篇之多:宋代两篇,作者为苏轼、周必大;明代两篇,作者为...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