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短歌行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作文素材集锦
[2022-09-03] [阅读次数:1257]
一、源头活水:课文素材 【知人论世】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读——志向
[2019-09-16] [阅读次数:3141]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话题链接——志向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志”,形声字。声旁原是“之”,隶书之后讹变为“士”或“土”。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
『
阅读全文
』...
曹操《观沧海》译文及赏析三篇
[2017-07-18] [阅读次数:609]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
『
阅读全文
』...
谈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明清科举制(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2016-12-24] [阅读次数:549]
在中国古代 ,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人才选拔制度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三个阶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说的就是魏晋时期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 三国曹魏时期,曹操用人政策是“唯才是举”,曹操对于人才是求贤若渴。但...
『
阅读全文
』...
谁在千百年来一直背黑锅?——子楚、赵姬、曹操、朱元璋
[2016-05-15] [阅读次数:603]
中国历史上盛产“背黑锅”的人物,这与文化的一家独大很有关系。在古代,知识分子比较少,期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去分辨是非是困难的,这就给让人背黑锅创造了条件。当历史人物得罪了这位“老大”之后,黑锅就很可能背上了。记载历史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知识分子和官僚属于“战友”,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一...
『
阅读全文
』...
从诗词探究毛泽东、曹操的人格——毛泽东与曹操诗词之比较(教师)随笔
[2015-12-10] [阅读次数:838]
左 辉 【摘要】毛泽东和曹操都是历史巨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人民、乃至整个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优秀的诗人、出色的文学家。毛泽东、曹操无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们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诗词区别表现在体裁形式上、反映在内容上、风...
『
阅读全文
』...
《短歌行》教学反思 (高一必修二)
[2014-11-06] [阅读次数:880]
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有的可以知人...
『
阅读全文
』...
《短歌行》教材分析和课例分析 教师随笔
[2014-08-16] [阅读次数:2530]
教材编选既要依据课标,又要符合学情,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一套教材编选出来的时候,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使命。要使教材对学生发挥作用,教师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套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思路。更具体地说,教师要把握每个课题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的教...
『
阅读全文
』...
魏晋风流人物:天下第一帅哥之死,美到出门要坐羊车
[2014-04-22] [阅读次数:714]
卫姓的人才数不胜数,曾经出过两位抗击外侮的将军,都叫卫青;而且还出过一个美男子,这就是被“看杀”的卫玠。 卫姓起源于河南。秦朝时进入河北北部,到了魏晋期间,已经在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陕西、四川乃至江苏广泛分布了。其中河南陈留、山西河东两支最为重要。所以当卫姓人被问及"你是哪个卫",...
『
阅读全文
』...
曹操之祖: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太监
[2014-03-20] [阅读次数:726]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曹腾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叡,因司马专权,曹叡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
『
阅读全文
』...
曹操为何最终没能统一中国
[2013-12-10] [阅读次数:1988]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
『
阅读全文
』...
《古文观止》节选翻译之魏晋南北朝文学
[2013-11-17] [阅读次数:1043]
三、魏晋南北朝 让县自明本志令([三国•魏]曹操) 【作者小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曹丕称帝后,追谥为魏武帝。 曹操是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初随袁绍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先后削平割据势力,官渡...
『
阅读全文
』...
华佗为何不能为曹操治病
[2013-08-05] [阅读次数:1267]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关羽回答:任汝医治。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是神态自若,虽然汗流如注却依然大口喝酒大...
『
阅读全文
』...
功利与目的同在——谈魏晋志怪小说文化
[2013-01-25] [阅读次数:613]
摘要:魏晋时期的小说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述了许多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的故事。细探其中却发现中国人的神仙信仰具有功利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名士对小说的态度及小说在文献中的地位, 二.志怪小说产生及盛行的原因和背景。中国人...
『
阅读全文
』...
曹操用金璧赎回蔡文姬的故事
[2012-10-31] [阅读次数:857]
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一样,已成为千古美谈,家喻户晓,也让蔡文姬流芳史册。然而,蔡文姬虽然才华横溢,但身世却坎坷异常。如果没有曹操的关照和帮助,或许一代名媛,早已在南匈奴身死名灭了。那么,曹操和蔡文姬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遣使以金璧赎回蔡文姬呢?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博...
『
阅读全文
』...
曹操如何表彰仁人志士
[2012-04-12] [阅读次数:566]
魏蜀吴三国魏最强盛,曹操自称“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文有程昱、荀攸、郭嘉,武有张辽、曹仁、徐晃,这些一等一的文臣武将为曹操兼并各地建立了不朽功勋,其中功勋卓著者被加官进爵、封侯赏地,其家庭子女均享得了荣誉。可是还有一些 “小人物”们,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曹操卖命,曹操及其继任者...
『
阅读全文
』...
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2012-03-09] [阅读次数:9607]
文章摘自:《历史罪》 作者:罗杰 看过电影《赤壁》的人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道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
『
阅读全文
』...
三国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研究:周瑜、曹操
[2012-02-27] [阅读次数:2055]
在本篇中,作者还以其高超的手笔对人物特征进行多方面刻画,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如写周瑜: 其一:毁书斩使,看也不看;按剑监酒,听也不听。“忠义激发,神气宛然”。其二,行事迅疾,如同电火行空。观其与曹操明争暗斗,时时先发制人,处处紧逼,令人目不暇接,心惊肉跳。又如与蒋干...
『
阅读全文
』...
任侠放荡的曹操
[2011-12-17] [阅读次数:716]
童年的曹操机警伶俐,善于权变,任侠放荡,悠游自在,特别喜欢飞鹰走狗,不务正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是,他的叔叔却对他的这种行为却非常不满,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要他限制曹操的行为。曹操对叔叔的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决心给叔叔一个恶作剧,以消除叔叔在父亲面前对自己的影响。有一天,曹操在半路上碰到了...
『
阅读全文
』...
陈蕃:大丈夫当有澄清天下之志(魏晋名士的风流)(滕王阁序)
[2011-10-31] [阅读次数:1383]
汉魏风骨 汉魏著名名士集团:东汉党人、邺下文人集团。 社会风气:敢以天下名教为是非,逐步打破了两汉儒教“天人感应”的神学地位,社会思想得到了初步的解放。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集团交替把持朝政,尤其是宦官集团的掌权,极大地伤害了士阶层的根本利益。此时,以维护皇...
『
阅读全文
』...
郭泰:真的猛士(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576]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①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②。‘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③’耳。” ——《后汉书?郭泰列传》 鲁迅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毫无疑问,东汉著名党人,“八顾”之首的太学生领袖郭泰就是这...
『
阅读全文
』...
蔡琰(蔡文姬):女人最难的选择(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165]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蔡琰《悲愤诗》 一边是12来年魂牵梦萦的故国,一边是两个十月怀...
『
阅读全文
』...
曹植:七步成诗、骨气奇高(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129]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世说新语?文学》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脍炙人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妇孺皆知。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晓,对曹植而言,七步成诗...
『
阅读全文
』...
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顾影(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076]
正始之音 正始玄学代表人物:“行步顾影”何晏,“可与论天人之际”王弼,“朗朗如日月入怀”夏侯玄。 社会风气:虽然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以及后来执政的司马懿等人都做过重树两汉儒学地位的努力,但此时经学已是决堤之坝,思想解放已是大势所趋。强调“以无为本”且融合了儒道经义的玄...
『
阅读全文
』...
王衍:手白如玉与信口雌黄(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594]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世说新语容止》 王衍,字夷甫,竹林名士王戎的族弟。琅玡王氏,在他手上,正式成了魏晋第一豪门。而他与东海王司马越的政治联盟,也是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雏形。 与比大他22岁的族兄王戎一样,王衍也是在少年时便名满天下了...
『
阅读全文
』...
王戎:临危不乱,胆识超群(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583]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世说新语?雅量》 纵观世界各国古代史,无论是斯巴达人、马其顿人、古罗马人、巴比伦人、波斯人,还是中国人,都把“徒手与猛兽搏斗”作为衡量一个勇士的重要标准。因...
『
阅读全文
』...
王戎识李(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615]
琅玡王氏 发源地: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魏晋著名人物:“卧冰求鲤”的大孝子王祥、“竹林名士”王戎、“中朝名士”王衍、“江左名士”王导、“二王”书圣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一问三不知”的王徽之。 家风:传统儒学世家转为传统玄学世家。 《世说新语...
『
阅读全文
』...
王导:王与马共天下(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720]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是竹林名士,王衍是中朝名士,王导又是江左名士,可以说他们三人将琅玡王氏推上了巅峰,书写了中国家族史上最绚烂、璀璨的篇章。 王导,字茂弘,他不但一手缔造了东晋王朝,也缔造了“王与...
『
阅读全文
』...
王子猷(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2253]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魏晋时,琅玡王氏门户兴旺,各类人才,层出不穷。从王戎开始...
『
阅读全文
』...
王徽之、王献之:兄弟情深(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920]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①良久,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 当我们老去时,回首往事,可能也都会感慨,人生一...
『
阅读全文
』...
王献之:临终的忏悔(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42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①离婚。”——《世说新德行》 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所谓,人...
『
阅读全文
』...
谢安:东山再起(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745]
陈郡谢氏 发源地: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 魏晋著名人物:“江左八达”玄学名士谢鲲,豫州刺史谢尚,江左名相谢安,“淝水之战”主将谢玄,“玉人”晋末名士谢混。 家风:传统儒学世家转为传统玄学世家。 《世说新语》一书中,虽然记载琅玡王氏子弟的条目最...
『
阅读全文
』...
陶侃:搬砖励志(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687]
侃①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晋书?陶侃列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公元315年,为东晋屡立战功的陶侃,因受到王敦的猜忌,而被贬为广州刺史。然而,陶侃虽然身居贬所,...
『
阅读全文
』...
陆逊:忍辱负重(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570]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
『
阅读全文
』...
陆抗、羊祜:英雄相惜(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1214]
祜①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资治通鉴? 卷第七十九》 三国末年,东吴督护陆抗与西晋平南将军羊祜各领重兵在荆州地区南北对峙。当时,陆抗坐镇乐乡(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南),羊祜屯兵襄阳(今湖...
『
阅读全文
』...
陆机:华亭鹤唳(魏晋名士的风流)
[2011-10-31] [阅读次数:891]
陆平原①河桥②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③鹤唳,可复得乎!”——《世说新语?尤悔》 陆机临刑前“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的感慨,便是著名典故“华亭鹤唳”的由来,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故乡的思念、仕途的艰难和人生的辛酸啊。 如前文所述,吴郡陆氏世代服膺儒学,子弟多...
『
阅读全文
』...
男儿要为天下奇——陆波评曹操(网友来稿)
[2011-10-27] [阅读次数:885]
陆波 曹操,小字阿瞒,大字孟德。 彼曹不仅名奇,人奇,行事更奇,功业特奇! 尔曹身与名俱灭,彼曹造化参天地,何也?宜乎其不断操矣! 曹操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脏字做名字的人。仅此一条,就足以让他在流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他还身兼政治家和文学家的...
『
阅读全文
』...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杨润清
[2011-10-06] [阅读次数:6467]
内容摘要:曹操是特定历史造就的英雄人物,论政治,他任人唯贤,雍容大度,乐观进取,百折不挠;论军事,他审时度事,机谋善变,有勇有谋,奇正互用。说他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一点都不为过,他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 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nb...
『
阅读全文
』...
三国时最黑暗的五件事(刘备摔子、孙权嫁妹、曹操借头)
[2011-09-17] [阅读次数:3813]
1 刘备摔子 有一点几乎是三国迷所公认的,阿斗的弱智低能与童年的遭遇有着很大的联系。 大家试想一下,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虎将裹在怀里,左冲又突,估计早已被震晕过去了。如赵云所说,“适才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脱曹军的魔爪,回到父亲的怀抱,却...
『
阅读全文
』...
曹操兵败赤壁真正原因:军队感染血吸虫病
[2011-08-13] [阅读次数:601]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一千多年来,关于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火烧赤壁导致曹军失败,但有许多可疑之处。本文重点讨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的关系,力图使之成为战争与疾病史的有趣篇章,也作为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 一、对火烧为主...
『
阅读全文
』...
多才多艺的曹操
[2011-07-28] [阅读次数:923]
丁启阵 记得有人说过,中国历史上才艺最全面的名人是苏轼。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比起苏轼,曹操的才艺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轼的才艺基本集中在文艺创作上,具体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文艺样式的创作。此外,作为美食家,他在烹饪上也有一定的研究。而曹操的才艺,并不限于文...
『
阅读全文
』...
曹操毁誉皆因《短歌行》
[2011-07-28] [阅读次数:898]
丁启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
『
阅读全文
』...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赏析
[2011-03-25] [阅读次数:4781]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
『
阅读全文
』...
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
[2011-03-15] [阅读次数:3695]
·余秋雨· 一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 岂止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逼视,不敢谛听。有时,我怀疑他们是否真地存 在过。如果不予怀疑,那么我就必须怀疑其他许多时代的许多人物。我曾暗自判 断,倘若他们真地存在过,也不能代表中国。但当我每次面对世界文明史上那些 ...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 (教学论文)
[2010-11-16] [阅读次数:15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在《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这个注释,...
『
阅读全文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探析<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9-08] [阅读次数:5881]
作者:李建明 文章来源:《党史文苑》 [摘要]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还是作家主观意识的产物?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时代风尚、作家个性三者...
『
阅读全文
』...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王子猷雪夜访戴、宾主无愧色、阮籍不拘礼法、王羲之爱鹅(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助读)<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9-08] [阅读次数:3213]
jianghong http://bbs.ruiwen.com/thread-37869-1-1.xhtmll 47.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读《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1、《王子猷雪夜访戴》 原文: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之子)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2010-09-01] [阅读次数:158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
『
阅读全文
』...
向左走,向右走——从兰亭诗序看魏晋名士的价值取向<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2010-08-29] [阅读次数:826]
李云飞 河北内丘中学 一直以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冠之为名篇而流传千古的原因有二:一是这篇诗序的书法价值,古人以“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而名之曰天下第一行书;二是从内容来看,作者借诗序而申其志,批判了当时魏晋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得全篇在立意上非同凡响。对于前者,笔者认为毋庸...
『
阅读全文
』...
为何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含有“之”字?(教师随笔)
[2010-05-17] [阅读次数:931]
我们在翻阅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过程中,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含有“之”字,具体形式为:人名若为二两个字,最后一字为“之”。东晋著名的书画家王羲之,顾恺之和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尽人皆知。而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依次为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两个孙子的名字是桢之、静之,两个曾孙的...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