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1、论雅俗共赏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朱自清《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22-12-22] [阅读次数:8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二次备课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
『
阅读全文
』...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管窥朱自清后半生的生活与为人(作文素材)
[2018-12-03] [阅读次数:870]
朱自清诞辰120周年大会,幼子朱思俞发言回忆他记忆中的父亲。在朱思俞的印象中,朱自清生前过得太辛苦了。通过五则日记,我们得以窥见朱自清的生活与为人。 “本月支出五百七十元,数目惊人”——朱自清1941年3月日记“米价高达四百元,甚可畏,生活越来越困难了。”——朱自清1941年4月日记 1940 年,朱自清...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春》修辞赏析
[2017-07-15] [阅读次数:10619]
《春》的修辞技巧,大致包括多格连用、诸格套用、数格兼用、综合混用。 (一)多格连用 多格连用,特指一句或相近的几句连续几次使用修辞。辞格连用是最常见、最简单的辞格组合技巧。辞格连用,又可以分为同格连用和异格连用两种。 同格连用,就是在一个语言片断中,接二连三地使用同一种修辞...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六篇)
[2017-07-15] [阅读次数:10754]
《春》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
『
阅读全文
』...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教师随笔)
[2017-07-15] [阅读次数:468]
朱自清,字佩弦,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每次捧卷都被他文字中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文字外洋溢的真情打动。 他的散文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炉火纯青...
『
阅读全文
』...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全文比较阅读(朱自清+俞平伯)
[2017-05-26] [阅读次数:1448]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小的灯舫初次在河...
『
阅读全文
』...
读朱自清《教育的信仰》有感(教师随笔)
[2017-05-11] [阅读次数:705]
肖培东 读张圣华主编的“大师背影书系”之《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很有感触。读到朱先生的《教育的信仰》,为之一振。 先看朱先生文中的主要观点,他首先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只是技能的事,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为人如何。他以二十年代的浙江内地为例,说校长一职,是肥缺,得...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冬天》(《济南的冬天》教学辅助) (作品赏析)
[2016-09-05] [阅读次数:824]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 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
『
阅读全文
』...
用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试评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背影》
[2015-08-23] [阅读次数:691]
熊仕喜 写于1925年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散文名篇,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杰作。它曾长期被选为教材,影响深远。吴晗说过:“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以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一篇散文为何给朱先生这样大的声誉呢?一篇散文何以广为传颂,历久不衰呢?我认为极...
『
阅读全文
』...
名家谈《背影》和朱自清
[2015-08-23] [阅读次数:711]
《背影》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甚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产生极大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
[2015-04-17] [阅读次数:5708]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中年后脾气很大孩子都不敢惹他
[2014-05-27] [阅读次数:513]
《荷塘月色》中“妻”拍着的小小的闰儿,在《儿女》中也只是个话也讲不清的小孩子;如今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笑容可掬的老人了。荷塘依旧,蛙声依旧,月光依旧,时间却已是七十年后了。是朱自清先生的百年诞辰唤回了他分散各地的儿女,也使我终于见到了在散文中相识以久的闰儿和思俞。 “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
『
阅读全文
』...
解读朱自清,走进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2014-05-20] [阅读次数:1124]
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经常让我迷惑的是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整理了思绪后,发现就俩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景,那么是如何写景的?其次,“我”在哪?当给学生提出这俩问题以后,我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当中。  ...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春》的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013-09-13] [阅读次数:12537]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
阅读全文
』...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2013-04-19] [阅读次数:3727]
【内容摘要】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①《匆匆》、《背影》、《春》等名篇,一直...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而饿死乃后人杜撰
[2012-11-17] [阅读次数:588]
原载《中国历史的宿命》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朱自清真的是被饿死的吗 1948年是朱自清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对于一个学者、作家,这意味着思考和创作的终结,对于曾经从其思想文化遗产里受益的人,意味着深长的思念和不尽的感戴。但朱自清1948年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因这一年里他的某些言论、...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探究
[2012-08-03] [阅读次数:8438]
【内容提要】: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其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当然,这种人生适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在台州
[2011-12-13] [阅读次数:1926]
1927年,已在北平的朱自清先生在一封信中说:“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记S。” 朱自清先生是民国11年来台州的,那时他应省立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邀请,就风尘仆仆地赶到台州来教书。 朱自清先生是乘船来台州的。当时的台州府城在临海,是一个山城,可以...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与陈竹隐的爱情
[2011-12-13] [阅读次数:5960]
文/幻影 他的一生,有了她的悉心帮扶,事业进步、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与鲁迅是亲戚关系,他的姑母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住在北平八道湾鲁迅的故居。朱自清先生原籍虽是绍兴,但出生却不在绍兴,而是在江苏的扬州。他的原配武仲谦女士是扬州的才女,虽是父...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在清华(爱国、苦闷的知识分子)
[2011-12-13] [阅读次数:3966]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这位红极一时的王爷,由于支持过义和团的活动...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
[2011-12-13] [阅读次数:1585]
韩石山 他是个怎样的人 朱自清先生是个内向的人,腼腆的人,从品行上说,绝对是个正人君子,看看他讲课,就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忠厚人了。 他那时是矮矮胖胖的身体,方方正正的脸,配上一件青布大褂,一个平顶头,完全像个乡下土佬。讲的是扬州官话,听来不甚好懂,但从上讲台起...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文学大师的中学教师岁月
[2011-12-13] [阅读次数:1084]
朱自清有过一段历时5年的中学教师岁月(包括属于中学层次的师范与公学),其间一个穷书生成家立业后可能遭遇的生计与精神之苦,他可谓尝尽了。 朱自清工作过的中学曾让他有过何种快乐的专业生活,以至他留恋不已呢?5年后,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朱自清对所在中学感到失望了呢? 但他最终...
『
阅读全文
』...
谈朱自清父子的现实矛盾(背影备课资料)
[2011-12-13] [阅读次数:3511]
朱自清父子的现实矛盾、五四精神对朱自清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原忧”这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考察《背影》的文化语境。 (一)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冲突是尖锐的、长时间的 关于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朱自清本人在《笑的历史》[1] 中通过一个少妇的口吻,有所透露:“你...
『
阅读全文
』...
谈朱自清的父亲对朱自清性格的影响
[2011-12-13] [阅读次数:2883]
许多作家往往都有浓浓的故土情结,朱自清也不例外。不过说起朱自清的家乡,情况却有些复杂,他似乎更愿意将扬州当作自己的家乡。毕竟在这里,他不仅度过了长达13年的年少时光,而且埋下了他的初恋和第一次婚姻。在扬州城安乐巷,朱自清的故居现在还保存完好。但事实上,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地却是在江苏东海。另外...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悼亡、亲情、爱情)
[2011-12-12] [阅读次数:6764]
朱自清的怀人散文,文艺界评论较多的是他的名篇《背影》。它构思精巧,真挚感人。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父子间相互体贴,又不让对方知道,文章的深情便漫散开来,悠长深远。实际上,类...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儿女》(亲情)
[2011-12-12] [阅读次数:12281]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
『
阅读全文
』...
江南的朱自清
[2011-12-12] [阅读次数:1377]
江南的朱自清 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彷徨, 羽毛般的飞扬1 1925年秋天,朱自清告别了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也结束了五年辗转奔波、动荡不定的江南生活,来到清华大学工作。刚到北京...
『
阅读全文
』...
关于《荷塘月色》之朱自清“惦着江南”分析
[2011-12-12] [阅读次数:2793]
张学义 在《荷塘月色》结尾时,朱自清在兴趣盎然地回忆了江南采莲的旧俗后,深情地写道:“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惦着江南了”怎么理解,《中学语文教参》上认为是作者对“江南采莲情景的惦念”,教师在教学中也依此向学生解释。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朱自清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朱自清在写...
『
阅读全文
』...
浅谈朱自清《背影》的写作艺术
[2011-12-12] [阅读次数:4560]
《背影》写于一九二五年,后来收在了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在一千五百字的篇幅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个片断,却能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这使我们不能不佩服朱先生的写作技巧了。 那么,《背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善于抒情...
『
阅读全文
』...
“他山之石”助力语文文本拓展课堂 朱自清《背影》文本拓展课实践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文本拓展课堂�
[2011-10-03] [阅读次数:704]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文本拓展课堂意义重大,通过上朱自清《背影》文本拓展课,领会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科技,使教师真正可以“视通万里”、真正能够“思接千载”,极大丰富了教师选择语文教学资源的时空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极大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细雨》欣赏 作品赏析
[2011-05-29] [阅读次数:10626]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 蒲茂贤 &...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2011-04-15] [阅读次数:2660]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其魅力令读者久久不能释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音乐美的传统,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回环往复,或一泻千里,每一个字、词、语句,都是跳宕的充满灵性的音符。朱自清先生是语...
『
阅读全文
』...
亲子之爱的错位——谈《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泪
[2010-12-15] [阅读次数:965]
《背影》里朱自清的眼泪的内涵是丰富的,不是浅薄的“伤感”,其中蕴涵着不可明言的复杂的矛盾。要解开这个谜底,关键在于“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不好”从何而来呢? 从朱自清的传记材料看,不难找到答案。 朱自清1920年从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某中学任教,每月薪资七十元,寄一半回家。仍然不能满...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赏析(教师随笔)
[2010-11-26] [阅读次数:6624]
古人们爱说“文如其人”,是指“为人与其文章之相似[①]”。文章归根结蒂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同的文章彰显着不同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然而在纸醉金迷的当今盛世“文如其人”成了稀有物种。君不见在“作者不作,主编不编”的某些院校,在“小人物捉刀,大人物署名,总编总是不编”的某些社团,在盛行抄袭的学界,在...
『
阅读全文
』...
教师下水作文:秋——仿朱自清《春》<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9-22] [阅读次数:2552]
探索发现@ http://bbs.ruiwen.com/thread-35333-1-1.xhtmll 前言: 朱自清《春》,选在初中一册语文课本上,秋季教学。在写作课时,我出了一个题目——《秋》,要求学生用《春》的写法仿写。结果学生效果较差,于是我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对学生有一定启发。如有不妥,敬请读者指正。 ...
『
阅读全文
』...
被误读的朱自清,被曲解的《荷塘月色》
[2010-09-18] [阅读次数:1399]
一 争议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太熟悉了。这样的熟悉,通常会让人读而无感,只能堆出一摞拾人牙慧的陈词。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朱自清的散文在众多散播仇恨的课文里俏然孑立着,如他描写过的梅雨潭,绿玉般澄澈,令人于浑浊中见到了清新。 这篇散文,几十年来被反复咀嚼,图解派、解剖派、索隐派...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与杨柳(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2010-08-18] [阅读次数:519]
以前经常讲朱自清委婉深切、谨严周密、自然朴实的散文,讲他温柔敦厚的诗人气质,讲多了,看多了,不自觉发现他的一些爱好来。 鲁迅先生说自己写作总爱“拖出月亮来用一用”,而在朱自清的散文里,也喜欢拖出杨柳来写一写,比如“园外田亩和沼泽地,又时时送过...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情美(网友来稿)
[2010-01-14] [阅读次数:1202]
阜宁中学 蔡如运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格。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的原因,而蕴藏其中的人情美是朱自清散文能打动成千上万读者心灵,经久不衰、广为传诵的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他的那...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先生
[2009-07-03] [阅读次数:1736]
朱自清先生 费县胡阳中学 李庆毅 摘 要 五四之后,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持续高涨,对此,朱自清先生一直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支持。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对白话文运动最有力的推动;同时朱自清先生还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观。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的著述中有关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论...
『
阅读全文
』...
还你一个真实的朱自清(网友来稿)
[2008-10-18] [阅读次数:12920]
沙市一中 邓金平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于是读者们一致认为朱自清是一个“爱自由”、“爱冷静”、“爱独居”的...
『
阅读全文
』...
浅谈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教师中心稿)
[2007-03-31] [阅读次数:4954]
摘要: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也成为后代语文教学课本历久不衰的范本。纵观朱自...
『
阅读全文
』...
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读《荷塘月色》兼究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之由(网友来稿)
[2007-02-27] [阅读次数:4694]
陶永武 浙江临海回浦中学 (本文刊于《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一篇《锦瑟》解人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算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锦瑟》篇了。与李商隐的《锦瑟》相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创作动因与表现主题,引得评论家们多方探究,提出了种种看法和见解,却最终还是莫衷一是。可以说,在短短的...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与温州的情缘
[2007-01-03] [阅读次数:2748]
1923年朱自清由他的北大同学周予同介绍,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身)任教,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温州。 当时的温州除了省立十中,还有一所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因为两所学校的课程大多数相同,所以一些教师都兼教两校。朱自清也不例外,他一边在十中教“国文”,一边又在十师兼教“公民”和“科学概论”...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简介
[2017-03-18] [阅读次数:70821]
朱自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
『
阅读全文
』...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2007-01-03] [阅读次数:6471]
吴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 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 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 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 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白马湖春秋
[2007-01-03] [阅读次数:3425]
1924年的9月,实为江浙多事之秋。这月3日,直系的江苏军阀和皖系的浙江军阀火拼,福建的直系军阀出兵浙江平阳,企图取道温州,袭击浙江皖系军阀的后方,以声援江苏的直系军阀。风云突变,大祸来临,温州全城为之震动。朱自清在宁波从报纸得知战争消息,家中又无来信,心中十分烦躁不安。13日是传统的中秋节,可是浓云四合,...
『
阅读全文
』...
我们的父亲朱自清——访朱自清先生的儿女们
[2007-01-03] [阅读次数:3005]
李立宇/文 《荷塘月色》中“妻”拍着的小小的闰儿,在《儿女》中也只是 个话也讲不清的小孩子;如今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笑容可掬的老人了。 荷塘依旧,蛙声依旧,月光依旧,时间却已是七十年后了。是朱自清 先生的百年诞辰唤回了他分散各地的儿女,也使我终于见到了在散文 中相识以久的闰儿和思...
『
阅读全文
』...
“思不出其位”——朱自清
[2007-01-03] [阅读次数:1242]
作者 : 余秋雨 徐亮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不能不提起朱自清,他的散文以朴实、细腻、清新...
『
阅读全文
』...
备课札记之作者逸闻:朱自清、季羡林(网友来稿)
[2006-02-08] [阅读次数:2035]
纪新建 朱自清 1.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2. 朱自清写文章改了又改,决不草率发表。他为《文艺复兴》寄了一篇《好与巧》,过了几天...
『
阅读全文
』...
风格迥异的创作 —论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距离美”和“女性美”
[2006-01-13] [阅读次数:2859]
(松山区碾坊中学:王国青) (松山区碾坊总校:陈淑云) 摘要:本文通过“距离美”和“女性美”的理论,以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为例,对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距离美”和“女性美”进行探讨。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距离美 女性美 (一) 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他...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