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管仲列传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班级举行读书会发言稿: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作文素材)
[2020-08-29] [阅读次数:3156]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目录序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5-26] [阅读次数:656]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
『
阅读全文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8-11-10] [阅读次数:2868]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
『
阅读全文
』...
《报任安书》文本分析之司马迁何以受极辱而不自杀?
[2018-05-30] [阅读次数:1676]
各位同学: 今天我给你们分享的是《报任安书》文本分析之司马迁何以受极辱而不自杀?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一封回信,是一篇用血泪写成的至情之文,也是司马迁的绝笔之作。 文章字字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激愤控诉,句句都是身残处秽中历史精英的痛切声讨。洋洋洒洒几千字,形散神聚,一个“辱”字...
『
阅读全文
』...
肖培东《管仲列传》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7-12-24] [阅读次数:619]
《管仲列传》课堂实录——肖培东 这是2016年4月22日,我在无锡梅村高中上的课。原来是让我听课评评课,听了一节《管仲列传》后,觉得有点想法,十分钟后就现场上了这篇文言文。感谢梅村高中曹老师记录。谢谢大家阅读。——肖培东 一、字词解疑 师:读读这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字词句上有...
『
阅读全文
』...
半生零落,肩承史家山河——司马迁与《史记》(学生随笔)
[2015-12-18] [阅读次数:531]
张爔予 终日昏暗的苫草房中透进一抹阳光,照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洗的发白的曲裾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司马迁深深的吸气,接着便引来一阵咳嗽,瘦削的肩膀剧烈的颤抖,吐息微弱得仿佛下一秒就会停止。他看向窗外,失去光彩的眼眸愣愣的盯着阳光,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合,却说不出任何话来….. 草堂瓮牖在光华流转间恍惚...
『
阅读全文
』...
战国战神吴起的故事
[2015-03-10] [阅读次数:2315]
如松 战国初期,晋国在三家分智之后,经过东周天子册封,分裂成韩、魏、赵三路诸侯。 魏文侯礼贤下士,实行儒、法兼治融合多家的策略治理国家,逐渐强大。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简介 作文素材
[2014-11-28] [阅读次数:2000]
司马迁简介 作文素材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梦想: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
[2014-05-20] [阅读次数:795]
太史公司马迁的梦想: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 一般情况,司马迁在每篇写作结束之时都有一段结语,对上面记录的史实作出评价,开始句为“太史公曰”,但是《史记·平准书》的结语绝大部分却与上文的内容毫不相干,作者抑制不住感情,发了一大段牢骚,阐明自己的梦想,也流露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情绪,表明了...
『
阅读全文
』...
战国之鲁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640]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
『
阅读全文
』...
战国七雄之——晋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644]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
阅读全文
』...
战国七雄之——齐国简介(为政以德、管仲列传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1460]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姜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姜姓齐国,简称姜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
『
阅读全文
』...
《梦遇司马迁》 学生习作
[2012-11-06] [阅读次数:533]
夜深了,灯光下,头脑中忍在构思老师留的作业——一篇与司马迁有关的作文。平时对历史方面涉猎并不多,一时竟有些无从下笔的感觉。不觉间,一丝倦意袭来,恍惚中,一位身着古装的男子将我带上了天空。他说,他叫周公。 我们越飞越高,远远地,我看到天空中出现...
『
阅读全文
』...
李陵事件经过以及对司马迁的影响(报任安书备课资料)
[2012-09-24] [阅读次数:1410]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 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
『
阅读全文
』...
汉武帝为什么对司马迁施加宫刑
[2012-09-24] [阅读次数:2005]
公元前99,夏,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由此可见,汉武帝并不是真的想让李陵出去跟匈奴干架,而是想让利用李陵给李广利当个保镖,然后让李广利顺顺利利,轻轻松松的那个战功,好升官。汉武帝是这么想的。 但李陵却不是这...
『
阅读全文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人教版高三 教学论文)
[2011-10-28] [阅读次数:162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史记》用生动详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高超的写作才能,寄予了作者强烈而美好的政治愿望,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对统治阶级罪恶的讽刺与揭露,对下层劳动人民...
『
阅读全文
』...
管仲其人瑕不掩瑜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2010-09-07] [阅读次数:754]
管仲任政于齐,使得齐桓公成了春秋史上第一个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旷世英才,功高盖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得人得时之外,还因为他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品质。 知轻重别大小,能屈能伸。他屡次失败而不甘沉沦。“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见逐”,努力寻找机遇。他轻小节重功名。想...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修正(人教版教师随笔)
[2010-07-13] [阅读次数:3524]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书注: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书注“微”:假如没有,表假设关系。而译文为“即使……”,表让步关系。前后不一致。此句中的“微”是表否定假设的连词,译为“如果没有”,“要是没有”,可参看上课《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
『
阅读全文
』...
齐文姜与齐襄公(管仲列传补充资料)
[2009-12-09] [阅读次数:4189]
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闻名“国际”的绝色美 人。宣姜嫁到卫国,她的公公卫灵公为之心族摇荡,全国士民更为之如痴如狂。文姜的 婚姻则一波三折,竟然引出乱伦的秽行,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娃 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
『
阅读全文
』...
管仲简介(管仲列传)
[2009-12-09] [阅读次数:5858]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简介(苏教版高二备课资料)
[2009-10-10] [阅读次数:856]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
『
阅读全文
』...
《历史的侧影》之千古一王——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网友来稿)
[2009-09-28] [阅读次数:1355]
菜九段 从来只有千古一帝之说,而千古一王的称谓,则闻所未闻。 千古一帝,要么说的是秦始皇,要么说的是汉高祖,为什么要将此二人推到如此之高的层面?是因为他们奠定了几千年的国家模式。如果以这个标准比照于陈胜,也能找出其中的相通之处。中国历史上称王者多矣,而只有陈胜是居于两个千古一帝之间...
『
阅读全文
』...
《管晏列传第二》译注[管仲、晏子](网友来稿)
[2009-01-06] [阅读次数:1152]
王学孟 译注 【说明】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
『
阅读全文
』...
《报任安书》译注[司马迁](网友来稿)
[2009-01-06] [阅读次数:1168]
支菊生 译注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本书卷一百四《田叔列传》中附有褚先生补记的《任安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
『
阅读全文
』...
千古谁识司马迁,生死抉择费思量——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2008-10-03] [阅读次数:1897]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菜九段/菜九愚 可以说,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是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生命只有一次,故贪生怕死也成了人的本能与本性。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人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士唐雎简介
[2008-09-04] [阅读次数:6375]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布衣之怒”的故事 秦王气势汹汹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什...
『
阅读全文
』...
魂归何处——司马迁(网友来稿)
[2007-10-02] [阅读次数:1597]
王冬云 反复教读《史记》中的篇章,一遍遍给学生介绍司马迁,但关于司马迁的人生结局一直不敢触及,学生追问,只好用“不详”来搪塞。翻翻史料,关于司马迁完成《史记》后的情况,很少记载,好象从人间突然蒸发了一般。只好重新拾起司马迁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报任安书》,以求在字里行间发现些什么,于是有了下...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与<史记>指瑕(教师中心稿)
[2007-08-08] [阅读次数:987]
《鸿门宴》一文后的资料“司马迁与《史记》”中错误之处颇多,兹聊举一二。 中国古代史学源远流长,史学家灿若河汉。 “河汉”指银河,形容史学家多应用成主语“灿若繁星”。 《史记》叙写了从上古传说时代到西汉三千年的历史,治世、乱世、和平、战争、创造、毁灭……漫长的沧海桑田历历在目。 ...
『
阅读全文
』...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网友来稿)
[2006-11-24] [阅读次数:4870]
山西省沁县中学 刘建东 《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武帝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
『
阅读全文
』...
放弃气节,追求不朽——不朽的司马迁(网友来稿)
[2006-09-07] [阅读次数:3282]
王素娟 河北正定三中 古人云:“刑不上大夫”,历代的文人士子都以气节自负,以节操自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大丈夫是士子们的楷模与标准。所谓“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舍生取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也便是气节的最好诠释。 中国是一个讲气节的国度...
『
阅读全文
』...
“卜者”即司马迁?(教师中心稿)
[2006-04-08] [阅读次数:1585]
“卜者”即司马迁? 作者:王宗诰 单位:淄博新元学校 通讯地址: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24号 邮编:255000 电话:0533-3158229 《陈涉世家》(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中讲贫农陈涉、吴广和其他贫农900人被拉夫当差,遇大雨毁路,不得已在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驻扎,已是误了去渔阳戍...
『
阅读全文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
[2005-11-18] [阅读次数:6761]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着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着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子“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庄子·天下篇》言“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2
[2005-01-28] [阅读次数:2341]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
[2005-01-28] [阅读次数:2008]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
『
阅读全文
』...
高中新课改进入“战国时代”
[2004-12-31] [阅读次数:2052]
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中学 段新立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与宁夏四省区全面开始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至今为止已近一学期,语、数、英三个学科已进行了一个学段的学分认定,其他各个学科的学分认定在即。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作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先锋,亲临前线,过关斩将,流下的泪水、汗水,无可名状,个...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的启示
[2004-08-25] [阅读次数:4225]
提起《战国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约都是让孩子从小受磨练的"触龙说赵太后",由"吾与徐公孰美"引发统治者应广纳众言、多听批评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出无车,食无鱼"之叹说明要尊重人才的"齐人有冯谖","荆宣王问群臣"中使人回味无穷的"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些确是值得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因此,从中学课本到各种"...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简介
[2004-08-25] [阅读次数:31027]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
阅读全文
』...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随笔——兼评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
[2004-08-25] [阅读次数:4483]
张京华 许嘉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以下简称许书),为“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偶检司马迁《报任安书》,紬绎其情致,撮述其大意,于许先生书间有涉及,未安之处,祈方家寔正。 司马迁《报任安书》向被视为名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全书篇幅极短,于第十篇《司...
『
阅读全文
』...
汉武帝忌恨司马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04-08-25] [阅读次数:6127]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撰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堪称史学领域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后人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P 后世人都知道,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司马迁是怎样得罪汉武帝的,汉武帝忌恨司...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与《史记》
[2004-08-25] [阅读次数:4358]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它不仅写...
『
阅读全文
』...
从司马迁到班固——论中国经济思想的转折
[2004-08-25] [阅读次数:1287]
宋叙五 前 言 四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社经》第四期,香港新亚书院经济系出版,1962)在那一篇文章中,我提到司马迁的开放、乐观、自由的经济思想,与英国学者亚丹.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注1)的自由经济思想非常相似。当时我就想,如果...
『
阅读全文
』...
倾毕生于《史记》的司马迁
[2004-08-25] [阅读次数:2392]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145年出生于西汉一个世代史官家庭。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岁时就能诵读古文了。由于祖辈历来为官清廉,所以家庭并不富裕,小司马迁不时得去放牧牛羊和到田间帮做农活,以接济家里的生活,这也使司马迁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和勤奋求学的好习惯。 ...
『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2004-08-25] [阅读次数:2862]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
『
阅读全文
』...
战国简介
[2004-08-22] [阅读次数:1782]
战国 (公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
『
阅读全文
』...
战国初期的楚国
[2004-08-22] [阅读次数:1684]
战国初期,楚惠王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在对外争夺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元前473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后,勾践称霸诸侯,势盛一时。勾践为了缓解与楚国的关系,主动以淮上地与楚,此则有利于楚国的进一步东向。其后,楚通好于秦,当晋内部斗争激烈、三家分晋和越国渐走下坡路时,公元前4...
『
阅读全文
』...
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
[2004-08-22] [阅读次数:8533]
苏涵 每读《史记·屈原列传》,我的脑海中就会交替映现出两幅遥远而清晰的画面: 一幅是,被放逐于江湘之间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悲切吟唱。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屈子行吟图”,是屈原作为诗人的永恒雕像。 一幅是,屈原自沉一百六十多年...
『
阅读全文
』...
亦文亦史《战国策》
[2002-06-28] [阅读次数:3211]
亦文亦史《战国策》 安徽 蒋新 通常人们把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其中《战国策》被认为是文学成就相当高的。但《战国策》的性质从它问世起,似乎就有分歧。那么多的别名就是证明。既叫《国策》。又叫《短长》;既《国事》,又叫《事语》...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