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项羽之死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史记&商君列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6-10] [阅读次数:4048]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
『
阅读全文
』...
论项羽范增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5-06] [阅读次数:497]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
『
阅读全文
』...
《史记&叔孙通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10-23] [阅读次数:1584]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
阅读全文
』...
《史记·乐书》原文及翻译
[2016-09-03] [阅读次数:659]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
『
阅读全文
』...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原文及翻译
[2016-08-30] [阅读次数:911]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①谓魏王曰: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
『
阅读全文
』...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2016-08-30] [阅读次数:1004]
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对乐羊以是寿。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闻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
『
阅读全文
』...
《史记项羽本纪》读书心得 (教师随笔)
[2016-04-18] [阅读次数:943]
最近突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好了,觉得还是应回归经典,因为经典的是最经得起考验的。于是又翻出了大部头的《史记》。《史记》我读的很慢,因为这一部文言巨著使得我一方面要查询生难字,另一方面还要读懂文义,再有看到熟悉的人物,我又不得叹息反思一番,所以迄今为止只看了这本书十分之一。但我想...
『
阅读全文
』...
半生零落,肩承史家山河——司马迁与《史记》(学生随笔)
[2015-12-18] [阅读次数:531]
张爔予 终日昏暗的苫草房中透进一抹阳光,照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洗的发白的曲裾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司马迁深深的吸气,接着便引来一阵咳嗽,瘦削的肩膀剧烈的颤抖,吐息微弱得仿佛下一秒就会停止。他看向窗外,失去光彩的眼眸愣愣的盯着阳光,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合,却说不出任何话来….. 草堂瓮牖在光华流转间恍惚...
『
阅读全文
』...
沐浴人文的光辉 ——阅读《史记》的一点碎片式感悟
[2014-09-28] [阅读次数:580]
沐 浴 人 文 的 光 辉 ——...
『
阅读全文
』...
刘邦两道遗嘱保大汉江山四百年
[2014-07-23] [阅读次数:2401]
吕后问高祖曰: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既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所立的遗嘱可谓环环相扣,百密无一疏。两道遗嘱不但是汉...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整理
[2014-07-12] [阅读次数:1020]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整理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2014-07-12] [阅读次数:1355]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荟萃
[2014-07-12] [阅读次数:472]
《史记》选读文言实词荟萃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木直中绳&nb...
『
阅读全文
』...
《史记》的叙事特点 作文素材
[2014-07-12] [阅读次数:2191]
《史记》的叙事特点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史记》的文笔是优美而生动的。...
『
阅读全文
』...
《史记》探究 作文素材
[2014-07-12] [阅读次数:1312]
文史共通,文史哲亦共通 &nb...
『
阅读全文
』...
史记的学术价值和读法 作文素材
[2014-07-12] [阅读次数:550]
史记的学术价值和读法 文史共通,匪特文史,文史哲亦共通。 章学诚先生所谓“六经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
『
阅读全文
』...
大器晚成的十大历史人物:刘邦勾践领衔(作文素材)
[2014-05-17] [阅读次数:3411]
10 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从此,他谢绝宾客,...
『
阅读全文
』...
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是英明决策
[2014-04-18] [阅读次数:688]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篇,也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名篇。然而,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去看原文和相关的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的纪传,所以大家望文生义,往往把项羽当做庸人,把刘邦当做奸人,把范增、张良当聪明人,把项伯当小人,...
『
阅读全文
』...
彭城之战:战神项羽3万能大败刘邦56万
[2014-04-16] [阅读次数:447]
战神显威 以少胜多 汉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利用项羽平定齐地叛乱陷入山东战场的机会,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打到西楚都城彭城。 刘邦此行,主要是为了消灭项羽集团,顺便接走家人。刘邦起兵反秦时并没有携带家属,彭城离他的老家沛县只有二百里地,所以,他想这次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
『
阅读全文
』...
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要屡屡保护刘邦
[2014-04-11] [阅读次数:671]
鸿门宴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之项王营);刘邦的部队也扩大到10万人马,号称20万,驻屯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霸水西面之白鹿原)。两地相距40里。 刘邦派兵守御函谷关,又迟迟不来晋见,本来就让项羽很不开心。正好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亲信潜来密报:“沛公打算称王...
『
阅读全文
』...
任气行侠,崇拜信陵君和秦始皇——记汉高祖刘邦的青年时代
[2014-04-01] [阅读次数:812]
刘邦跟随张耳,大约是在刘邦十七岁到三十二岁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40年到225年之间的战国末年。以秦国的历法计,正当秦王政七年到二十二年。公元前240年,刘邦十七岁,而秦王政二十岁,开始亲政掌权,灭六国的步伐加快。前230年,刘邦二十七岁,秦国攻灭韩国,建立颍川郡。前228年,刘邦二十九岁,秦军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安。前226年,...
『
阅读全文
』...
项羽霸王别姬的历史真相
[2014-03-04] [阅读次数:2327]
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从太史公司马迁笔下流传下来的这荡气回肠2000多年的《垓下歌》声,连同“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一起,在中华文化中牢牢地刻下了西楚霸王项羽这样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对于霸王别姬这...
『
阅读全文
』...
陈胜、项羽和刘邦的土豪气
[2013-12-31] [阅读次数:634]
项羽成了霸王却还抱着土豪心态 爱炫富致失败 核心提示:项大哥不是土豪,他是楚国贵族之后,不过,亡国后颠沛流离的他,其状况已远不如土豪。大家都知道,在项大哥27岁那年,秦始皇巡视会稽,这个楚国的毛头小伙子指着皇家车队大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始皇当然不是土豪,人家是千古一帝,然而,项大哥的...
『
阅读全文
』...
楚军大将的生死之谜:项羽死后的楚军余部
[2013-10-23] [阅读次数:578]
导言:垓下之后,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被逼的自刎于乌江边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也成功的应验了,可惜笑到最后的不是大楚贵族项氏家族,在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中,楚军涌现出一批名噪一时的悍将,但是随着垓下的一曲楚歌,最终走向了湮灭。 钟离昧 流亡楚地,韩信改封楚王后,暗中投靠。韩信藏之于宫...
『
阅读全文
』...
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疑点
[2013-10-23] [阅读次数:1516]
项羽有后代吗? 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有孩子吗? 2013年10月22日 08:40 来源:雷霆军事网 网友评论(0人参与) 史书中对于项羽嫡系的后人未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相关内容,一般来说,对于项羽这么大的人物,有无子女一定会被记载的,由此看来,项羽并没有儿子,和虞姬之间也没有。 ...
『
阅读全文
』...
韩信被杀之谜:《史记》韩信是如何死的?
[2013-06-18] [阅读次数:10297]
韩信是如何死的?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高二)
[2013-05-30] [阅读次数:1718]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
『
阅读全文
』...
探究《史记》中李广难封侯悲剧的成因 教师随笔
[2013-03-21] [阅读次数:961]
王木兰 玉山县樟村中学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后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千百年来,李广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李广,一生经历了孝...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实词整理(苏教版高二选修)
[2013-01-21] [阅读次数:3599]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实词 一、《太史公自序》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掌管 司马氏去周适晋----前往 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杀 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夺取、攻占 耕牧河山之阳----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禅大典 中于...
『
阅读全文
』...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
[2012-12-27] [阅读次数:91148]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
『
阅读全文
』...
《项羽之死》文白对译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2-11-28] [阅读次数:618]
项王军 壁 垓下, 兵 少 食 尽, 汉 项羽驻扎军队垒营壁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汉 军及诸侯兵 &...
『
阅读全文
』...
悲情霸王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2012-07-25] [阅读次数:667]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
『
阅读全文
』...
苏教版《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
[2012-03-19] [阅读次数:1279]
《太史公自序》 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4.名山事业:指著作。指不朽的著作 5.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含褒义 《...
『
阅读全文
』...
萧何为什么帮助刘邦杀韩信
[2012-03-18] [阅读次数:10964]
文章摘自:《逆淘汰》 作者:程万军 萧何,一个想做好人的管家,不得不因为领导的嫉妒而自污,变成品行不如领导的坏老头…… 同为明哲保身,萧何不如同僚张良洒脱。他被刘邦两口子整的灰头土脸,却还是不肯主动放弃相位。 张良“假托神道”挂冠而去,去也彻底,而萧何为了保身...
『
阅读全文
』...
鸿门宴传奇:刘邦为何要赴史上第一饭局?
[2011-12-05] [阅读次数:1247]
节选自《中国式智慧》,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韬光养晦,大丈夫亦可惧惊雷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大丈夫要想做成大事,必须经历一些风浪、磨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亲:刘邦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鸿门宴)
[2011-11-28] [阅读次数:975]
文章摘自:《狼民族》 作者:元坤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2011年10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侵扰商周,打劫战国、秦汉,践踏新莽、西晋,震摄欧洲。历史上,唯有匈奴民族如此剽悍。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强烈冲击,将衍生出一段怎样的传奇?尽在《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
阅读全文
』...
从乡间无赖到开国皇帝:刘邦传奇何其多(鸿门宴)
[2011-11-28] [阅读次数:857]
文章摘自:《大风歌》 作者:王立群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版次:2010年8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
『
阅读全文
』...
鸿门宴项伯为何保护对头刘邦
[2011-11-28] [阅读次数:1378]
文章摘自:《趣读史记:十大悬案揭秘》 作者:郭灿金 许晖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版次:2007年6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禅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刺秦,荆轲为何功亏一篑?窃符救赵,信陵君有无利益驱动?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楚亡汉兴,为何是历史...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2011-11-28] [阅读次数:816]
重金属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远大的抱负 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
『
阅读全文
』...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王立群谈史记)
[2011-11-17] [阅读次数:7634]
秦惠文君从秦孝公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秦国,同时也是一个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秦国。此时天下形势出现了战国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秦国一国独大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六国之中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再与秦国单独抗衡。面对这种新的局面,六国只有采取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生存策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策...
『
阅读全文
』...
白话史记:黄帝本纪、蚩尤之战 作品赏析
[2011-11-05] [阅读次数:1136]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襁褓中能言语,幼小伶俐,长大勤勉,成年后聪明通达。 轩辕的时候,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于是轩辕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都来臣服于神农氏。但蚩尤最为残暴,一时还没有...
『
阅读全文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人教版高三 教学论文)
[2011-10-28] [阅读次数:162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史记》用生动详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高超的写作才能,寄予了作者强烈而美好的政治愿望,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对统治阶级罪恶的讽刺与揭露,对下层劳动人民...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 作品赏析(苏教版选修)
[2011-08-25] [阅读次数:1788]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
『
阅读全文
』...
有关项羽诗的拓展阅读 (作品赏析)
[2011-08-14] [阅读次数:3525]
拓展阅读:一、读下列两首有关“项羽”的诗,思考几个问题。 李清照《乌江》 杜牧《题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 胜败兵家事不期, 死亦为鬼雄。 &n...
『
阅读全文
』...
善于自保的萧何如何化解刘邦的猜忌
[2011-08-13] [阅读次数:572]
文章摘自:《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作者:王立群 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汉三年,刘项在荥阳依旧僵持不下,刘邦多次派使者慰问萧何。明眼人或...
『
阅读全文
』...
《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赵世家、张仪列传、甘茂列传(原文及译文)
[2011-07-21] [阅读次数:2929]
1. 于 是 二 世 乃 遵 用 赵 高 , 申 法 令 . 乃 阴 与 赵 高 谋 曰 : 「 大 臣 不 服 , 官 吏 尚 强 , 及 诸 公 子&...
『
阅读全文
』...
灼然见真情 ——《史记&陈涉世家》所表现出的情感世界 (人教版)
[2011-06-26] [阅读次数:2235]
灼然见真情 ——《史记•陈涉世家》所表现出的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 《史记•陈涉世家》无论是在布局谋篇上,还是在斟酌字句上,无不充满了炽烈的感情,可以说是司马迁感情世界爱恨情仇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倾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农民起义领袖充满了由衷的歌颂和赞美;二是对生活在...
『
阅读全文
』...
四面楚歌是什么歌?-----《项羽本纪》备课资料 (苏教版高二选修)
[2011-06-03] [阅读次数:923]
当年汉军抵楚营外,楚歌四起,使楚军众人以为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从而军心紊乱,助汉军分尸项羽,其歌云: 九月秋凉兮,四野飞霜,日月征战兮,终归刘邦。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弟兄想见兮,跺足拭掌,姐妹思念兮 雨泪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门看望,窗兄窗弟兮,问短问长。一旦交...
『
阅读全文
』...
诗词流淌着诗情画意,史记熔铸着精魂风骨 教学总结(鲁人版高二选修)
[2011-05-12] [阅读次数:578]
一、以《雨霖铃》为例谈诗词教学 诗词中流淌着诗情画意,成功的诗词教学,教师应满怀诗人的激情,创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启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
『
阅读全文
』...
浅谈如何教《史记》 教学总结(鲁人版高二选修)
[2011-05-12] [阅读次数:686]
一、 预习自读通大意,学案巩固知识点。 在教学中我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去读译课文,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去复述课文,要求尽量做到和课文一致。生字词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各种不同的句式则利用学案巩固,课课练,堂堂清。 二、文学鉴赏强化文体意识,勿忘《史记》是...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