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杜甫与李白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杜甫的洞庭人生(教师随笔)
[2022-03-11] [阅读次数:209]
夫子学校高中部 张继全 公元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58岁的杜甫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
阅读全文
』...
杜甫《客至》诗歌译文及赏析
[2022-01-26] [阅读次数:781]
客至 杜甫〔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
『
阅读全文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古诗鉴赏(作品赏析)
[2021-04-16] [阅读次数:878]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
『
阅读全文
』...
李白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的历史故事(作文素材)
[2020-10-26] [阅读次数:1346]
据《新唐书》卷五载,天宝十五载七月丁卯,唐玄宗在奔蜀的途中,诏命江陵郡大都督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节度使。七月癸巳,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九月,李璘至江陵,以抗击安史叛军为号召,招募将士数万人。唐肃宗下诏令李璘归觐于蜀,李璘不从。十二月,永王东巡时,其重要谋主韦子春奉永王命,前来庐...
『
阅读全文
』...
杜甫《登高》备课资料(含译文及赏析)
[2020-10-21] [阅读次数:633]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红烛》赏析
[2020-09-16] [阅读次数:28421]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现代爱国诗人。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其中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
『
阅读全文
』...
祈祷 闻一多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03-17] [阅读次数:2609]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红烛》原文及赏析
[2019-09-05] [阅读次数:146008]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
『
阅读全文
』...
秋风悲歌为谁鸣——读杜甫的《登高》(作品赏析)
[2019-02-07] [阅读次数:653]
唐大历二年即公元767年,已步入人生暮年的杜甫渐至穷途末路,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突然辞世,使暂时安定之后的杜甫,又失去了生活的靠山,他不得不开始又一次选择自己人生的归宿。生活愈艰难,遭遇愈坎坷,然而从成都一路向东,直到夔州后的两年的光阴,他的才情、诗情如同寒天的梅树,愈枯瘦的枝绽放出的竟然是惊艳脱俗的花...
『
阅读全文
』...
李白思想与齐鲁文化——解读李白与李白诗文
[2019-02-07] [阅读次数:506]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由大治转向大乱的历史时期。治世需要圣贤英雄,乱世呼唤圣贤英雄。这样的历史时期,刺激并产生了人们崇拜圣贤英雄、呼唤圣贤英雄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李白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他漫游齐鲁,居家兖州;仰慕齐鲁圣贤,深受齐鲁文化的熏染与影响。 开元、天宝年间,...
『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及练习
[2018-09-20] [阅读次数:850]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话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
『
阅读全文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赏析及练习
[2018-09-19] [阅读次数:97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
『
阅读全文
』...
李白《送友人》赏析及练习
[2018-09-19] [阅读次数:2003]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 郭:外城 2. 为别:分别 3. 孤蓬:又名...
『
阅读全文
』...
杜甫《客至》赏析及练习
[2018-09-18] [阅读次数:1362]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白话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
『
阅读全文
』...
杜甫生平简介
[2018-04-23] [阅读次数:4235]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
『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琵琶曲《十面埋伏》简介
[2018-03-02] [阅读次数:1126]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
『
阅读全文
』...
李白《送友人》作品赏析二则
[2018-02-16] [阅读次数:690]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一) 旷古绝今的伟大诗人李白的这首《送友人》,据说在唐人五言送别律诗中堪称空前绝后、独领风骚。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他和友...
『
阅读全文
』...
李白《送友人》译文及赏析
[2018-02-16] [阅读次数:1212]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
『
阅读全文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译文及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782]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1.选自《杜诗详注》 2.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3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4崔九:崔涤,...
『
阅读全文
』...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962]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qiānɡ):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夜...
『
阅读全文
』...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及赏析
[2017-11-05] [阅读次数:3712]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
『
阅读全文
』...
王绩、崔颢、王维、李白逸事一则
[2017-09-30] [阅读次数:2562]
与《唐诗五首》诗人有关的趣味故事 王绩的故事 少有大志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11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其进取之志,是入唐后自度不能置身台辅,才渐渐不复有...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备课及教学建议
[2017-01-30] [阅读次数:781]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2017-01-30] [阅读次数:2189]
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 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您仅是普通人
[2016-12-25] [阅读次数:550]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多想,就这样醉在静静的拂晓,用你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默契,抚平我生命的沧桑,拭去我暗夜的清愁,让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想,就这...
『
阅读全文
』...
独上高楼——李白、苏东坡、辛弃疾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6-09-02] [阅读次数:124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
『
阅读全文
』...
《行路难》赏析(其一)李白
[2016-06-01] [阅读次数:2013]
《行路难》(其一)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①诗中表...
『
阅读全文
』...
“极其遗憾”的错误——谈人教必修三高中语文教材中错之杜甫《登高》
[2016-04-08] [阅读次数:735]
“极其遗憾”的错误 ——谈人教必修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错误(之二) 王万祥 错误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9页,注释⑨和⑩。 错误内容:杜甫《登高》一诗的课下注释:⑨[苦恨]极其遗憾;⑩[繁霜鬓] 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我认为这两个注释是错误的。作者把律诗讲究工整对...
『
阅读全文
』...
“省识”非“曾识”——谈人教必修三错误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016-04-08] [阅读次数:621]
王万祥 错误出处: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三38页,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 错误内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课下注释为“曾经”。 我认为把“省”解释为“曾经”是错误的。如果解释成“曾经”那么主语无论是汉元帝还是画工都讲不通。 要准确理解“省识”的...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赏析——金陵歌送别范宣李白 (高三)
[2015-05-21] [阅读次数:699]
金陵歌送别范宣 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赏析-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杜甫 (高三)
[2015-05-21] [阅读次数:697]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一首让苏轼、秦观自叹不如的诗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四才子补缺字的故事: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二李白 (高三)
[2015-05-21] [阅读次数:585]
行路难•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
『
阅读全文
』...
成都杜甫草堂(陈祥书) 教师随笔
[2014-12-01] [阅读次数:644]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成都草堂,坐落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为“成都草堂”。对此,杜甫曾吟诗描绘:万里桥西...
『
阅读全文
』...
论李白诗歌与道家思想
[2014-07-18] [阅读次数:5167]
刘俊杰 摘要 本文认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李白长得“帅”,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主要是来自于前人的记载;二是李白的诗写得好,读起来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为什么李白的诗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是因为李白的诗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表现出五...
『
阅读全文
』...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2014-01-09] [阅读次数:1509]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 任明新 熟悉唐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代是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王朝,其中很多诗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佳话。其中最为后人们所称道的是两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人为之赞叹和感动。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知道,两位大诗人的友情是不太对等的友情...
『
阅读全文
』...
杜甫死因探密
[2013-12-13] [阅读次数:787]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 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
『
阅读全文
』...
《杜甫诗三首》资料汇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2013-03-06] [阅读次数:1482]
同学们知道“李杜”指的是哪俩位诗人吗?(大李杜:李白和杜甫。)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走进杜甫和杜甫的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
『
阅读全文
』...
杜甫诗中的“哭”字
[2012-11-06] [阅读次数:2098]
丁启阵 清人袁枚《马嵬》诗云:“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指的是杜甫《石壕吏》诗所反映的唐朝普通百姓所经受的苦难,比起白居易《长恨歌》所反映的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更加悲惨,更加值得同情。其实,诗圣杜甫不但善于表现百姓的苦难,善于描写百姓的泪水,同时深挚的悲悯情怀...
『
阅读全文
』...
论杜甫《望岳》诗的练字艺术
[2012-11-05] [阅读次数:2122]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杨晓铭 昔人有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杜甫作为诗之大家,其锤炼字句的功夫向为学界所推崇。宋代的黄庭坚断言,“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对杜诗的炼字作了极...
『
阅读全文
』...
杜甫是个穷光蛋么?
[2012-10-20] [阅读次数:863]
丁启阵 似乎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只有把杜甫的人生说得很穷困很悲惨,才是对杜甫的尊重与理解。其实,这种观念不但是错误的,而且也是危险的。不尊重事实,必然会导出背离人性、扭曲人性的结论。 这里,我还要讲述一个事实:杜甫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穷。 如今稍微有点钱的人家,私家交通工具...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2-10-09] [阅读次数:2025]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
『
阅读全文
』...
没有行走,就没有诗圣杜甫
[2012-09-10] [阅读次数:830]
丁启阵 近代法国哲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曰“诗穷而后工”。当穷困与运动在一个诗人身上交集时,便成就了一位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诗圣杜甫。 根据“运动”的情况,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35岁之前是主动的轻松的行走,35岁之后是被动的沉重的行走。35岁之前,他...
『
阅读全文
』...
杜甫为什么没有出家?
[2012-08-31] [阅读次数:588]
丁启阵 早在青年时代,杜甫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理想。由于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中,从小接受的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教育;由于聪明早慧,有诗才,少年时代即受到了若干前辈名流的赞赏;杜甫对于实现自己人生理,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很快便能位居要津,一展才华。 但是,事与愿违...
『
阅读全文
』...
杜甫三首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
[2012-08-23] [阅读次数:2519]
丁启阵 杜甫一生,总共写过三首题为《望岳》的诗。这三首《望岳》诗,望的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写作时间大约分别为:开元二十四年(736)、乾元元年(758)和大历四年(769),正好分处杜甫青年、中年和暮年三个时期。这三首诗,基本上都是借景抒情之作,形象地展现了杜甫一生的三种心境。按...
『
阅读全文
』...
杜甫和李白的兄友关系
[2012-08-11] [阅读次数:5516]
丁启阵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桩,堪称文学史奇迹。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
『
阅读全文
』...
杜甫一生四次死里逃生
[2012-07-13] [阅读次数:796]
丁启阵 杜甫一生,追求仕进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35岁以后,在长安多年求官不得的待业状态,得官之后不久即被迫辞去,加上安史之乱爆发,关中京畿地区闹饥荒,粮价飞涨,杜甫一家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华州(在今陕西)弃官之后,挈妇将雏踏上漂泊的道路,先后在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同谷(在今...
『
阅读全文
』...
杜甫的求职简历
[2012-07-09] [阅读次数:1658]
丁启阵 杜甫于24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因为文章不合时宜(“忤下考功第”),结果落选了。十二年之后,杜甫36岁那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是朝廷临时增设的恩科考试),李林甫阴谋制造“野无遗贤”的盛世假象以奉承皇帝英明,参加这次考试的举子一个也没有录取。35岁之前,因为能够依靠父亲、姑母等长辈...
『
阅读全文
』...
关于杜甫晚年的乞丐生涯
[2012-07-06] [阅读次数:3524]
1、杜甫是个老乞丐 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1925年11月7日)的《闲话》里说:“有人游历西班牙,他的引导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道:塞万提斯么?怎样你们的政府让他这样的穷困?引导者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
『
阅读全文
』...
李白现代游——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你想生活的时代” 优秀作文范文
[2012-06-28] [阅读次数:1364]
2012高考改卷标杆作文:李白现代游 20+20+7-4=43 2100年6月,为促进古今文化交流,我国科学家用时光机把诗仙李白带到我校参观,由我作向导,并拍成记录片。 ...
『
阅读全文
』...
唐之韵杜甫 解说稿(苏教版高二选修)
[2012-05-30] [阅读次数:1461]
千秋诗圣 (上篇)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