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穿井得一人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创新主题:寓言类材料作文
[2021-12-28] [阅读次数:151]
寓言类材料的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阅读全文
』...
违背同一律之经典笑话(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2021-07-09] [阅读次数:2182]
悖理能产生笑话,根本原因之一是违背了同一律。经典实例如下: 一、歧义 首长到连队检查工作,连长迎接说:“欢迎首长在十分忙乱的情况下三番五次来我连检查工作。”首长听后无语。检查后在连队就餐,连长劝首长说:“尽管吃,这些都是我们战士用血汗换来的。”首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会儿,端来面条,连长赶忙介绍...
『
阅读全文
』...
2015年中考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水浒传、西游记、安徒生童话
[2015-11-21] [阅读次数:1605]
2015年中考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笛福) 主要内容: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小说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
『
阅读全文
』...
给材料(寓言)作文立意训练——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 (高一作文指导)
[2015-06-09] [阅读次数:723]
曹杨职校 王秀鹏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是09宾馆服务班,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其他班级稍好。虽然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同学都是肯努力,很想写好作文的。本节课根据学生怕写文章,不会立意的毛病,对学生进行给材料(寓言)作文立意训练,使学生面对给材料(寓言)作文和话题作文时,学会...
『
阅读全文
』...
东方朔、阮籍、纪晓岚的冷笑话
[2013-09-10] [阅读次数:481]
古代君王身边,都不乏一些搞笑的高手。他们利用吟诗作对、模仿秀等多种方式向君王进谏,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搞笑程度或许比不上现在的笑星,但是他们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搞笑”风格。 东方朔相声界的祖师爷 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因他号“...
『
阅读全文
』...
“寓言和比喻”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3-04-02] [阅读次数:784]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主”, 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主”?写法探究 “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
『
阅读全文
』...
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寓言故事型(高三)
[2012-06-06] [阅读次数:13047]
一、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阅读全文
』...
《人生寓言》助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2010-11-10] [阅读次数:706]
课 型 新授 课 时 主 备 学习 笔 记 审 核 教导处 助学教师 使用学生 第一步问题引领——教师“备助”设疑,激情引入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3、感受优...
『
阅读全文
』...
名著导读《伊索寓言》补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2010-01-10] [阅读次数:2171]
《伊索寓言》 补充 狼和小羊 狼看见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想找个合适的借口把小羊吃掉。 当时虽然狼站在上游,但他仍然指责小羊把水搅浑,不让他喝水。 小样回答说:“我只是用唇沿喝水,而且我站在下游,不可能吧上游的水搅浑。” 狼撇开这个借口,又说道:“那去年你骂过我的爸爸。”...
『
阅读全文
』...
用阿Q解读《伊索寓言》(人教版高三必修)
[2009-08-27] [阅读次数:712]
沙市一中 邓金平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一气举了十几个寓言故事,如果让我们来一一对应社会中的人事,一时之间似乎还有一些困难。偶然中发现阿Q这一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和这些寓言竟然有许多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我们举几个例子一起来看一看。 &...
『
阅读全文
』...
《伊索寓言》可以休矣(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9-08-18] [阅读次数:603]
沙市一中 邓金平 钱钟书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他在《读伊索寓言》中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钱钟书言下之意就是,古代社会的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是象在禽兽中间一样...
『
阅读全文
』...
《古代寓言二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2009-06-30] [阅读次数:2750]
一. 教学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二.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学会根据寓言的特点分析理解寓言故事。 了解我国古代寓言的特征,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
『
阅读全文
』...
庄子的25则寓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2009-02-22] [阅读次数:1546]
庄子的25则寓言 1.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列子御风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
『
阅读全文
』...
庄子经典寓言精读(三)
[2009-02-17] [阅读次数:2890]
大田五中2007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编辑 60.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
阅读全文
』...
庄子经典寓言精读(二)
[2009-02-17] [阅读次数:2363]
大田五中2007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编辑 31.真正画家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宋元公打算画几幅画,众多的画师都赶来了,接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着,舔着笔,调...
『
阅读全文
』...
庄子经典寓言精读(一)
[2009-02-17] [阅读次数:3445]
大田五中2007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编辑) 1.鲲、鹏与斥鴳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间...
『
阅读全文
』...
《读伊索寓言》教学参考(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8-02-27] [阅读次数:2982]
●课文鉴赏说明 一、辨析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伊索寓言》像一面镜子,它的正面是明白地要告诉读者的东西,一般读者也只从正面看;而本文作者偏偏转到镜子背后,要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来了──只是这已不是《伊索寓言》本来要说的意思,而是作者自己的看法,...
『
阅读全文
』...
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7-04-28] [阅读次数:2687]
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方案 顺义区木林中学 何秀菊 一. 教材分析 (一)单元地位: ...
『
阅读全文
』...
《吕氏春秋&顺民》的原文和译文(教师中心稿)
[2006-10-22] [阅读次数:4341]
《吕氏春秋•顺民》的原文和译文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翻译 【原文】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必[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
『
阅读全文
』...
寓言:杞人忧天
[2005-11-17] [阅读次数:2175]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qǐ)。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 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
『
阅读全文
』...
《读〈伊索寓言〉》批判(网友来稿)
[2005-08-05] [阅读次数:1719]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钱钟书先生是当代的“文化昆仑”,一代学术巨擘,先生的学术著作打通古今,融汇中外,先生的小说取譬生动,妙喻连珠,先生的散文机智隽永、深刻奇警。笔者作为后生小子对钱先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人如此,作文亦然。钱先生的文章并非没有瑕疵,《读...
『
阅读全文
』...
寓言类话题作文立意导析(网友来稿)
[2005-06-03] [阅读次数:4193]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 赵玉好 “意”乃一文之中心,是灵魂。如果把审题看成是作文的轨迹的话,那么立意则可视为作文的归宿。如何针对寓言类话题作文立意呢?下面就立意要求及方法两方面谈谈本人的一孔之见。 一、立意要求 1、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作文要求都有“...
『
阅读全文
』...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写作导引(教师中心稿)
[2005-05-09] [阅读次数:2738]
司马鞍 yldayyc@163.com [目标透视] 寓言是一种用讽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的文学作品。法国作家拉封丹曾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叙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这里的“教训”就是寓言所包含的道理。寓言所包含的道理虽然是深刻...
『
阅读全文
』...
《伊索寓言》“幼稚”“浅薄”吗?(教师中心稿)
[2005-02-17] [阅读次数:1998]
《伊索寓言》“幼稚”“浅薄”吗? ——读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 &nbs...
『
阅读全文
』...
浅论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机智:一则笑话所想到的
[2004-11-07] [阅读次数:1503]
河南滑县枣村二中 康磊 牛纪敏 近日偶读一则幽默故事。刊于2003年第6期《故事会》“幽默世界”栏目,题目是《教学智慧奖》。(全文见复印件) 这则故事之所以被编辑刊出,并放入“幽默世界”一栏,笔者认为以下几处也许是被人们认为值得发笑的“包袱”: 1、学生几次“误解”教师的画意,令人意外。 ...
『
阅读全文
』...
医生乎?屠夫乎?——《读<伊索寓言>》
[2004-08-25] [阅读次数:1486]
沈青林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有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其中一段讲驴子跟狼的故事。对最后一句议论的理解,《教参》上是这么说的: “那是说有些屠夫狡猾,他们戴上了医生的面具,他们打着行医的幌子去杀人,以伪善的面目干坏事。” 然而细读原文,总觉得此说...
『
阅读全文
』...
2004年高考中的笑话(网友转)
[2004-07-20] [阅读次数:1150]
蝶舞天涯转载 今年高考有这么一道语文试题 用10到20个字给推广普通话做个广告策划,也就是写写广告 词啊! 在改卷时,有些同学的回答真是让人惊叹不已。给枯燥的改卷带来无比的快乐。一下 摘录一些: 方...
『
阅读全文
』...
从笑话中读出悲剧—— “非正常婚恋”作品导读(网友来稿)
[2004-03-26] [阅读次数:804]
浙江诸暨市学勉中学 陈鉴霖 zhghchjl@163.com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作品,有很多是关于婚恋的,而婚恋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总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非人性的。非人性的婚恋,表呈形式往往是“笑话”,但这时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一笑而过”,而应该在“笑话”之下挖掘出“悲剧”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创伤。以下...
『
阅读全文
』...
《愚公移山》是寓言还是神话?(网友来稿)
[2003-07-25] [阅读次数:3445]
安徽省当涂第二中学 汪茂吾 邮编 243100 乍一看这个题目,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但仔细想来,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关系到文章的主旨和学生对文章体裁的理解与把握。 《愚公移山》(以下简称“《愚》文”)入选于人教社初语老教材第五册,新教材第二册。老教...
『
阅读全文
』...
海南今起正式高考评卷 一考生寓言作文获满分
[2003-06-12] [阅读次数:3648]
新华网 2003-06-12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12日消息 经过两天的试评,...
『
阅读全文
』...
呼唤理性——解读寓言《智子疑邻》
[2003-06-11] [阅读次数:6799]
淮南二中 沈国全 2003年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寓言: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
『
阅读全文
』...
“突破难点”方法例谈——《读<伊索寓言>》教学札记(网友来稿)
[2003-05-03] [阅读次数:3480]
张金昌 “突破难点”方法例谈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nbs...
『
阅读全文
』...
从一则笑话谈现代汉语中的省略(教师中心稿)
[2003-04-28] [阅读次数:2083]
黄云辉 有这样一则笑话: 周末早上,老公还在睡懒觉,好友老李却已来访。我忙着对3岁的女儿说:“快,去叫爸爸。”女儿望着我,迟疑了一会...
『
阅读全文
』...
歪批《读伊索寓言》之“课文说明”(网友来稿)
[2002-08-06] [阅读次数:5374]
作者:焦淑绛 《读伊索寓言》一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对开启青少年的智慧,打破他们的习惯性思维颇有好处。然而据说这篇文章“学生最喜欢学,而教师最怕教”。 教师为何怕教?想来,与许多教师们习惯性的根据“教参”教授有关。学生...
『
阅读全文
』...
呼唤真我——关于钱钟书《读〈伊索寓言〉》的主题的思考(网友来稿)
[2002-03-31] [阅读次数:4041]
陕西省长安一中 李振民 钱先生的文笔之犀利、尖刻,是读者的共同感受,也是大多数读者崇拜他的主要原因。但能读懂这犀利、尖刻背后的诚挚的,或者留意、思考过这犀利、尖刻背后的诚挚的,又或者是明白喜欢他的真的原因也是这犀利、尖刻背后的诚挚的,似乎就不那么普遍了。无论对什么人的讽刺,包...
『
阅读全文
』...
读错字的笑话
[2001-11-13] [阅读次数:15704]
高小三 语文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学科性质来理解,争议很多,什么“人文说”、“工具说”等等,众说纷纭,在这里不做理论探讨,我只想写一写生活中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惹出的笑话 ,其实只要你留心注意一下,你身边的语文知识多的很,看你如何去学?如何去利用它。 ...
『
阅读全文
』...
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真面目——《读〈伊索寓言〉》教后记
[2001-09-16] [阅读次数:3655]
龚明俊 一位老教师说 “学生”就是“学会生活的人”,这种解释虽然不是严格的定义,但它揭示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教完试验修订本第二册课文《读〈伊索寓言〉》,我深深地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是作者在解放前写的一篇读书随笔。...
『
阅读全文
』...
读《伊索寓言》习题
[2001-08-12] [阅读次数:13730]
[能力训练] 一、《伊索寓言》是一部 性故事集,相传为古希腊一位名叫 的奴隶所作。而《读〈伊索寓言〉》则是一篇读后感,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其讽刺性长篇小说《 》颇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
阅读全文
』...
读《伊索寓言》导读(网友来稿)
[2001-08-06] [阅读次数:6271]
马文增 《读〈伊索寓言〉》 作 者:钱钟书 体 裁:散文 发表时间:1941年12月作者生平轶事 ...
『
阅读全文
』...
寓言·重言·卮言——庄子《逍遥游》笔法管窥
[2001-07-24] [阅读次数:6890]
何 铭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1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
『
阅读全文
』...
校园笑话经典篇
[2001-04-09] [阅读次数:965]
校园笑话经典篇 (1)一男生上课常迟到,特别是入夏以后,更是频繁。该生班主任终于忍无可忍,怒发冲冠道:“为何又迟到?”该生理直气壮道:“夏日炎炎正好眠.....”(校长批:以后再迟到罚站门口,屡教不改者重修) (2)某班女教师身怀六甲仍坚持上课。一日,当她踏入教室时,后排男...
『
阅读全文
』...
老师玩笑话,吓坏小男孩
[2001-04-03] [阅读次数:449]
2001年3月30日18:37 北京晚报 真真快6岁了,本来活泼的小男孩,这几天变蔫了,真真的父亲今天上午找到记者,“您说有这样当老师的吗?我得跟他们打官司……”真真的父亲言语挺激动。那天上午幼儿园上课外活动课,一个小朋友踩了真真一脚,“你干吗踩我,还不说对不起...
『
阅读全文
』...
文学女青年的指路明灯(笑话)
[2001-02-21] [阅读次数:1065]
近日,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在上海图书馆参加了由上海市委文艺处和人人网站联合组织的“新世纪”论坛演讲,余先生结合“千僖之旅”及《千年一叹》对文明和文化的诸多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博得了在场数百 名观众的热烈掌声。会后,意兴高昂的余教授来到了人人网站上海公司,通过人人网名人聊天室和广大网友...
『
阅读全文
』...
庄子《寓言》
[2000-11-09] [阅读次数:1985]
【题解】 “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全文大体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和“卮言”,指出宇宙万物从根本上说是齐一的、...
『
阅读全文
』...
声调错误的笑话
[2000-11-05] [阅读次数:2664]
作者:吴文超 笔者的一位美国犹太女同事Ms. Dickstein 告诉我她曾经闹过一个笑话: 有一次她向中国朋友们介绍一位她学中文时的男同学时说, "他是我的同床" 。听到这话的中国朋友到感到很奇怪。 后来她发现她闹了一个笑话, 她原来想文雅地介绍说"他是...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