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2022届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古代诗歌思想情感题之送别惜别类
[2021-12-24] [阅读次数:306]
考点: 1.王勃《别薛华》 2.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3.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 4.吴融《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 5.柳永《蝶恋花》 6.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 7.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考点研究】 一、词句...
『
阅读全文
』...
古代诗歌经典“送别诗”精选(作文素材)
[2021-11-27] [阅读次数:291]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读来即生共鸣。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历代广为流传。 二、王勃《送杜少...
『
阅读全文
』...
2021年高考时评类作文主题预测:亲情友情,建党百年
[2021-06-06] [阅读次数:297]
一篇倡导真情为文、写得深远、引议联结、可作观后感的时评 《你好,李焕英》何以成“黑马”? (设问加比喻,吊足读者胃口) 周南 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2月19日 今年春节,如果要说最热闹的地方,一定少不了电影院。数据显示,除夕至正...
『
阅读全文
』...
李白《渡荆门送别》译文及赏析
[2017-11-05] [阅读次数:3712]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
『
阅读全文
』...
走进莺莺的内心世界——《长亭送别》教学札记 (教师随笔)
[2016-12-01] [阅读次数:524]
缪加奇 《长亭送别》虽然只是《西厢记》的一个片断,但通过这个片段,我们还是能真切地窥见莺莺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内心世界,让莺莺的形象变得鲜活生动,从而深深感染读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一、依依惜别的不舍 既然是送别,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自然是作者首先要表现的。...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赏析——金陵歌送别范宣李白 (高三)
[2015-05-21] [阅读次数:699]
金陵歌送别范宣 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
『
阅读全文
』...
送别诗类别及例诗
[2015-01-10] [阅读次数:2854]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
『
阅读全文
』...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2014-01-09] [阅读次数:1509]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 任明新 熟悉唐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代是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王朝,其中很多诗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佳话。其中最为后人们所称道的是两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人为之赞叹和感动。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知道,两位大诗人的友情是不太对等的友情...
『
阅读全文
』...
《古诗素描》之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江亭夜月送别、渔翁、山居秋暝、春晓
[2013-09-25] [阅读次数:779]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子夜的钟声响过,风又悄悄潜入了树林。吊在叶尖上的露珠,荡着秋千,目睹自己的纯贞,失手坠下了沉寂的夜空。破碎的声音,有如一些心痛的...
『
阅读全文
』...
高考作文素材复习:家是那棵让人流泪的树 家庭聚餐,手机扫人兴 友情难敌“机情”? 照亮别人的同时,别毁掉自己 (高三)
[2013-05-26] [阅读次数:893]
家是那棵让人流泪的树 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宫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边境上,有一条长8000公里,宽240公里的山脉,名叫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境内,有一个名叫神仙湾的边防哨所。我最好的朋友,就在这个地方保家卫国。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他的父母在农村,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只是听说...
『
阅读全文
』...
友情撞见金钱的时候 教师随笔
[2013-05-07] [阅读次数:454]
日照市五莲县高泽初中 岳海涛 我好似从来不会拒绝,我的工资并不高,而且也没攒下几个钱,不过我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债主。每每领到一笔工资后,还没在裤兜里暖热,就有同学或者亲戚来借走了。因为都是朋友,而且我知道如果他们没有困难也不会来借钱。因此,只要我能帮得上忙都...
『
阅读全文
』...
肖邦的离别(《肖邦故园》备课辅助)
[2012-02-23] [阅读次数:650]
肖邦是在1830年,他20岁那年离开祖国波兰的。在赴维也纳的前夕,他以一场在波兰国家剧场的演奏会向华沙做了道别,而在之后的余生中,肖邦先后辗转于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饱受颠沛流离的他再也没有重新踏上过波兰的国土。就在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怆和对未来生活的不安久久笼罩在肖邦心头的时候,在内心的最底...
『
阅读全文
』...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2
[2011-03-30] [阅读次数:2240]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
『
阅读全文
』...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9077]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
『
阅读全文
』...
杨柳与离别诗(教学论文)
[2010-08-17] [阅读次数:1710]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
『
阅读全文
』...
又到离别时(从心所欲不逾矩:记录我的班主任生涯)<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8-07] [阅读次数:573]
季子安在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24228-1-1.xhtmll 又到离别时 今天是大家聚在一起最后一次上大课。 我的这些话,拖了一个星期。上周五本来说好了要讲,后来我又耍赖:“讲完了这些话,我就不好意思再骂你们了。”其实,我心底里是有抗拒的,终于到了该散的时候。 我们的毕业...
『
阅读全文
』...
送别诗总结(教学总结)
[2010-04-06] [阅读次数:3014]
戴凉风 送别诗积累 一、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二、送别地点:阳关、长亭、短亭、谢亭、西楼、灞桥、劳劳亭、柳岸、古道、歧路旁、都门外、曲江(长安南边的一条河流,两岸植柳,唐诗常有的意象)、南浦(泛指分手的河边)、津渡口等。 三、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
『
阅读全文
』...
送别诗鉴赏(高三备课资料)
[2010-04-05] [阅读次数:6491]
宿州二中 陈恒广 【教材分析】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
『
阅读全文
』...
高考语文临考友情提示6(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2009-12-24] [阅读次数:1090]
武昌 (2)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般不会判高分。 2 .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
『
阅读全文
』...
高考语文临考友情提示5(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2009-12-24] [阅读次数:558]
武昌 补充:不同人称的表达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
阅读全文
』...
高考语文临考友情提示4(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2009-12-24] [阅读次数:575]
武昌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
阅读全文
』...
高考语文临考友情提示3(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2009-12-24] [阅读次数:748]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2)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3)得全首领以没(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
阅读全文
』...
高考语文临考友情提示1(苏教版高三备课资料)
[2009-12-24] [阅读次数:819]
亲爱的同学们: 理想的彩虹已经撑开苍穹,奔腾的骏马正在啸风征程。今天,我们同沐硝烟;明天我们共享成功。希望这套临考指津,能够让你重拾经验的花瓣,缀成策略的花环,铺就你绚烂的前景,绽放你壮阔的人生。 我们期待您的成功! 语言表达及运用模块 一、语音 【典例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
『
阅读全文
』...
送别诗鉴赏(苏教版高二选修)
[2009-06-21] [阅读次数:1130]
送别诗鉴赏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抒写离情之章远在《诗经》中...
『
阅读全文
』...
友情诗赏析——友如作画须求淡(人教版必修)
[2009-04-09] [阅读次数:2195]
人类社会的历史,说到底是人的活动的历史。在人类的活动中无非分两类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总是要接触、要联系、要交往。其中相知相识、亲和反目、聚散离合的事经常发生。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儒家还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二人同心,其利...
『
阅读全文
』...
友情谱就的诗篇——巴金与辛笛
[2009-02-19] [阅读次数:822]
陆正伟 2004年元月9日,从未往我家打过电话的一位友人突然来电,询问我是否知晓辛笛先生过世了,这消息使我心头猛地一紧,但对于此类尚未证实的消息,我常常宁可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于是,心存侥幸地向他含糊其辞道:“这不太可能吧。”但我没有更多的理由来否定他。 放下话筒,我与辛笛先生...
『
阅读全文
』...
唐人送别诗赏析(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2008-10-30] [阅读次数:1401]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
阅读全文
』...
送别诗中出现的常见意象(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2008-10-30] [阅读次数:1493]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所谓意象,就是带有作者强烈情感的景或物。对这些意象总结如下: 一、杨柳、杨花或柳絮 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这...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全文翻译(网友来稿)
[2008-10-16] [阅读次数:3308]
xiayuxue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
『
阅读全文
』...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2008-10-03] [阅读次数:40276]
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
『
阅读全文
』...
“长亭”如何“送别”(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8-02-22] [阅读次数:973]
(一)导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首歌导入。由我清唱;并要求学生当中会唱这首歌的人都一起唱——师生同唱一首歌。 (二)品读 唱过之后是我和学生共同品读。 俗话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俗话还说,“人生最大伤心事,莫过死别与生离”。你看那相爱的人儿,却不得不忍痛别离。所以莺莺...
『
阅读全文
』...
“长亭”如何“送别”(网友来稿)
[2008-02-19] [阅读次数:686]
大侠亮剑 (一)导入 真的是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首歌导入的,也真的是由我清唱;只不过我要求学生当中会唱这首歌的人都一起唱——师生同唱一首歌——而已! (二)品读 唱过之后是我和学生共同品读。 俗话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俗话还说,“人生最...
『
阅读全文
』...
“长亭”如何“送别”(续)(网友来稿)
[2008-02-19] [阅读次数:782]
大侠亮剑 (三)崔莺莺泪织情网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柳丝系不住远行人的马,情丝也因母亲棒打鸳鸯而无法系住远行人的心。离别的一刻即将来临,莺莺和张生能否重逢? 难说。 张生说过:...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离别审美意蕴光环后的隐痛(网友来稿)
[2006-11-04] [阅读次数:2098]
湖北黄梅第一中学 黄智平 在“霜林醉”的季节里,王实甫在文学长廊的那一头,以崔莺莺圆心,为我们描画了一幅令人心碎的离别图: 阴霾的天空,雪片仍在不断地飞旋着飘飘而下;沉郁的古道,在“哗啦啦”的响动。 是谁让它无情地飘离?是谁让它无情的拍打? 是肆意狂乱了思绪! ...
『
阅读全文
』...
王昌龄的送别诗(网友来稿)
[2005-08-24] [阅读次数:4437]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但是他的送别诗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送别诗就占了50来首,可见比重是比较大的。这些迎来送往、依依惜别的诗篇,主要有三个特点,下面我挑选几首极富代表性的作品稍加分析。 (一)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昌龄的...
『
阅读全文
』...
友情深深深几许: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网友来稿)
[2005-06-07] [阅读次数:4666]
徐昌才 友情深深深几许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 翻阅《唐诗鉴赏辞典》,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所有抒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篇中,唯有大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之作数量最多,而且多是元稹思念好友白居易的肺腑之作。品读元稹这些凝结血泪深情的诗作,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宦海沉浮当中世路...
『
阅读全文
』...
那一片带露的秋叶啊:说《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晓来”含义(网友来稿)
[2005-05-31] [阅读次数:3257]
江苏省泗洪中学 周道宝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很美的元曲 元曲很美 “晓来”何义? 字有歧义 ——“天快亮时分”? ——还是“晓不晓得”? 秋天的那个时分定是有露 露水和...
『
阅读全文
』...
格调高昂的送别诗(教师中心稿)
[2005-05-24] [阅读次数:1431]
李茂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名作。此诗一直被人们用作离别时互相鼓励的赠言。 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
『
阅读全文
』...
亲山亲水送亲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网友来稿)
[2005-05-22] [阅读次数:3035]
徐昌才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恰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的送别诗...
『
阅读全文
』...
一样离别几样情:《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网友来稿)
[2004-09-27] [阅读次数:5417]
四川省剑阁中学校 苟三才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离别与欢聚,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冤家:没有别前的依依不舍,别时的柔肠寸断和别后的苦苦相思,也就没有对相聚的企盼和相聚时洒泪而欢。 可是,同样是别离,发生在不同人们的身上,表现出的情感便大不一样:夫妻恋人之别,都哀怨悲苦;友...
『
阅读全文
』...
高四册18 《长亭送别》之四美
[2004-08-25] [阅读次数:2990]
康宏东 一、故事之美 身为名门闺秀的莺莺和琴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权势为条件的传统择偶标准的违逆。 《长亭送别》一折表现的则是崔张爱情取得初步胜利后的又一次曲折——张生去赶考,莺莺来送别,两人被迫分离。整折戏虽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中的“生”
[2004-08-25] [阅读次数:1903]
陈章平 笔者在《长亭送别》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的‘生’是什么意思”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查阅资料,各自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①指张生,全句即“喝完张生面前的酒”之意;②是生离死别,即活着之前的意...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之“四美”
[2004-08-22] [阅读次数:2215]
康宏东 《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
『
阅读全文
』...
深情厚意 壮志雄怀——谈李白的离别诗(网友来稿)
[2004-07-30] [阅读次数:6265]
桂阳县第三中学 欧阳柏林 [概要]:本文旨在对李白的离别诗的情感境界作粗略探究,集中 于诗作内容的别类阐释,将李白的离别诗分为若 干小类,结合李白的生平际遇和思想境界溯源探流、索隐发微 ,进而兴感赋会、结题示论:李白的离别诗饱含深情厚意、尽述壮志雄怀。 “白也诗无敌,浑然思不群...
『
阅读全文
』...
社会观念的否定 价值体系的重建——从《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形象说开去(网友来稿)
[2004-05-20] [阅读次数:4559]
常州市小河中学 孙伯琦 女性,是多数剧作家笔下的主角。不论是元曲四大家,还是近现代名家;从窦娥、崔莺莺到侍萍、陈白露。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都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理念。在《长亭送别》一文中崔莺莺这一形象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
『
阅读全文
』...
境近意远 词浅情深 ——浅谈唐人送别诗的几个特点 (教师中心稿)
[2003-12-10] [阅读次数:5678]
何翔 内容提要: 唐代诗歌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本文在引论部分简述“送别诗”在唐诗中的地位,在本论部分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内容上较广泛,涉及领域较多;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
『
阅读全文
』...
试析《法场》与《长亭送别》在创作手法上的相似点(网友来稿)
[2003-08-20] [阅读次数:1487]
第二南开中学 于傲洋 《窦娥冤》与《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有着不少的相似点与可比性。例如它们诞生于同一时代,都在剧中刻画了具有反抗意识的进步女性,都揭露并鞭挞了封建势力的反动和虚伪等等。本文即旨在通过对两部剧作经典场次:《法场》一折与《长...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续写(网友来稿)
[2003-06-16] [阅读次数:3113]
夏保年 (一) 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崔莺莺顿觉头晕目眩,红娘扶小姐至路旁倚树而憩,自去禀报老夫人。 …… 崔莺莺徐睁凤眼,忽见张生近在眼前,疑是南柯一梦。 张生道:“功名乃身外之物,取之也是枉然;况我张某才疏学浅,求之也...
『
阅读全文
』...
《长亭送别》《哀江南》鉴赏指要(教师中心稿)
[2003-05-16] [阅读次数:4696]
四川省金堂中学 童华池 ...
『
阅读全文
』...
关于《长亭送别》
[2002-06-12] [阅读次数:10277]
江苏南通第三中学 何铭 ——教学导航——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