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7 一个 备课参考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文种类探究知识点复习
[2021-03-11] [阅读次数:819]
【知识窗】 说明文的种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
阅读全文
』...
2020中考作文指导:为大自然撰写解说词
[2020-04-08] [阅读次数:536]
1 什么是解说词 解说词是适用于对实物、图象、人物、景物或影视画面等进行说明、解释、描述的文字或口头语言。 解说词是电视新闻、广告或宣传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电视画面是不可分割的,仔细推敲解说词就会更好地把我们电视新闻的内涵传达给广大观众。 2 解说词的作用...
『
阅读全文
』...
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蛇》备课(作品赏析)
[2016-12-27] [阅读次数:643]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之一精读 蛇 饮尽相思,醉卧尘埃,依稀梦里,还有你深切的关爱。相思是苦涩的,泪水是滚烫的,你是否愿意跌落泪海。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无奈,你说,只要坚强,苦难就会变得渺小,我要做你生命里的王牌。 赏美文 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 在长达半个...
『
阅读全文
』...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大自然的启迪(作品赏析)
[2016-12-25] [阅读次数:954]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之一精读 葡萄月令 生命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样从容,一样简单,一样自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有的美丽:春的绿叶与生机,夏的清莲与淡雅,秋的枫菊与成熟,冬的白雪与深沉,就如同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多姿多彩。然而无论是绿叶清莲,还是枫菊白雪,终究无法在这世间久留,就似我们的...
『
阅读全文
』...
倾心山村教育一路奉献一路歌 德育论文(九年级上册)
[2015-01-05] [阅读次数:437]
(抚松县西岗小学教师杨丽事迹) 我的家在长白山腹地的松江河镇,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我,就深深的感受到山村孩子读书、求学的艰难,所以在我中专一毕业,就义无返顾的回到抚松县最偏远的西岗学区执教。闭塞宁静的大山深处,简陋的教学条件、清苦的生活环境、纯真质朴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十二个春秋,...
『
阅读全文
』...
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2013-06-02] [阅读次数:1481]
花开花落,演绎了自然的四季;春雨冬雪,灌溉了自然的美丽。你是否也曾为之心动。 &n...
『
阅读全文
』...
学会聆听大自然的心声 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一)
[2012-01-09] [阅读次数:2910]
王光立 [引子] 唐代诗歌,灿若星辰。当诗人们将他们的诗作炼成群星,撒上天际,焕成满天璀灿的时候,我们看到,张若虚,他仅仅带来了两颗星。点缀到天空,那星星便成为了让人眼睛闪亮的风景。他以仅存的两首诗就得以跻身于唐朝大诗人之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两诗之一,就有被闻一多先生喻为“诗中的诗,...
『
阅读全文
』...
“我写──我在爱”──大自然的歌者米&米&普里什文(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论文)
[2011-03-04] [阅读次数:788]
“我写──我在爱”──大自然的歌者米•米•普里什文 米•米•普里什文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描写大自然的抒情和哲理小说作家之一。他1873年1月23日生于奥廖尔省的叶列茨县。普里什文的家是赫鲁晓沃村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他的童年是在接近大地的农村环境中度过的。他又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
『
阅读全文
』...
灵魂里的山川——读冯至《山水》
[2009-06-11] [阅读次数:211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0月到11月间,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了贺麟撰写的长文《德国三大伟人处国难时的态度》。文中列举了歌德、黑格尔、费希特三位德国的文化巨人在国难之际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知识分子立场,并谓之以“诗的”、“散文的”和“戏剧的”三种人格标准。其中歌德被作为“诗的”人格的代表。他在...
『
阅读全文
』...
冯至《十四行诗》导读
[2009-02-19] [阅读次数:12862]
冯至是一个沉稳的人,他的诗也沉稳。早期的情诗很受新月派的影响,风格轻清。他的最好的作品是二十多首十四行。十四行诗,中国人写了不少,其中大多是新月派诗人写的。在当时,打倒了旧体诗后,新月派提出了新格律体,最方便的是直接拿来西方的格律。最早的十四行好象是闻一多写的。此体写得好的,除了新月派一干诗人...
『
阅读全文
』...
给人无限勇气的文字——冯至十四行诗摘录
[2009-02-16] [阅读次数:735]
一 我们准备深深的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彗星的出现, 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的承受 狂风乍起,...
『
阅读全文
』...
冯至诗作中的基督教因素
[2009-02-16] [阅读次数:647]
吴允淑 20世纪30年代留学德国的冯至,曾经给一个多年的朋友鲍尔(Willy Barer)写过一封信,这封信非常值得注意: 我白天黑夜都在苦思冥想,既不能看书,也不能写东西。现在我来回顾一下上周是怎么渡过的:我觉得上一周就像一个深沉的夜,一个无梦之夜。我不理解,日子为什么过得这么快,而那些日...
『
阅读全文
』...
论冯至的十四行诗艺术
[2009-02-16] [阅读次数:8786]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讯语,《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小说二集》序,全集第6卷,第234页)冯至的《十四行集》,于1942年由桂林明日社出版,它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上都体现出当时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的交流和渗透,成为四十年代新诗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座艺术高峰。 冯至的十四行诗,集中写于抗战中期的1...
『
阅读全文
』...
昆虫之微与大干世界(生命大自然)
[2008-09-30] [阅读次数:1637]
亲爱的雪妮: 来信及随信寄来的文章一并收到。你说你只是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搞一点儿写作练习,只能算习作,要我千万不要见笑。但我看你写得是越来越好了,不但文笔好,而且思想也很前卫。我想把其中的一两篇介绍给一家杂志,如果得到发表,相信可以增强你写作的信心。 其实,作文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
『
阅读全文
』...
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赏析
[2008-09-29] [阅读次数:8931]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至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
『
阅读全文
』...
行走的花朵——冯至的《蛇》及其他
[2008-09-29] [阅读次数:895]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
『
阅读全文
』...
新味——浅谈冯至诗歌之《蛇》
[2008-09-29] [阅读次数:989]
作者: 47董菲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1926年就凭自己奇崛不凡的想象和自然的语调、真实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首极富新味的自由体爱情诗——《蛇》。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
『
阅读全文
』...
行走的蛇,绯红的梦——————读冯至《蛇》
[2008-09-29] [阅读次数:1847]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伴侣,/心里害着热烈的相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河北涿州人,著名诗人、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曾参与...
『
阅读全文
』...
性隐喻的文本——冯至《蛇》
[2008-09-29] [阅读次数:3833]
冯至一走上诗坛便带来了独特的诗艺。1927年,他的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出版,便在诗坛引起很大反响。鲁迅曾赞誉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昨日之歌》所收入的是诗人1921-1926年间的早期诗作,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抒情诗,下卷为叙事诗。在这些诗歌里,诗人哀婉地吟咏着爱情、寂寞、苦闷和忧郁,“诗里...
『
阅读全文
』...
冯至:寂寞是一条蛇
[2008-09-29] [阅读次数:1440]
李辉 初次见到冯至先生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儒雅、朴实、敦厚的样子,使我无法联想到“五四”时期那个被誉为抒情诗人的青年冯至。 人们熟悉他的这些诗句:“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身边流过/你无心从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或者:“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万...
『
阅读全文
』...
冯至《蛇》赏析2
[2008-09-29] [阅读次数:1629]
山鬼鸿 冯至: (1905-1993),河北涿县人。著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41年创作《十四行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叙事诗卓有成就,《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
阅读全文
』...
冯至《蛇》赏析
[2008-09-29] [阅读次数:26028]
此诗在海峡两岸都拥有极多的注目和掌声,但在大陆的诗集中,第一段的第二句多為「冰冷地没有言语」,而臺湾的诗集所选,多為「静静地没有言语」。但无论何者,都是述说「蛇」的特性,今择以「冰冷地」似比静静地更能表现「蛇」的特性。 二、意象经营法 此诗最為人称道的是作者的构思新奇,创新之处是作者...
『
阅读全文
』...
梭罗《种子的信念》崇仰大自然
[2006-07-26] [阅读次数:1720]
恐怕没有人比梭罗更熟悉康科德森林的橡树林了,没有人比梭罗更热爱这个绿色的世界了。世人往往只知道梭罗是文学家,是哲学家,是超验主义者,却不知梭罗也是一个优秀的博物学家。梭罗的博物学知识更多地得之于他对自然的实地考察。梭罗只活了45岁,然而他有生之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及其...
『
阅读全文
』...
梭罗:大自然隐者
[2006-07-26] [阅读次数:1445]
1817年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执教,然后他住到了思想家爱默生家里当助手,并从此开始写作。1845年,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终年仅44岁。 梭罗不像一位作家,却像一位村长—...
『
阅读全文
』...
冯至
[2006-06-23] [阅读次数:1706]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
阅读全文
』...
生长的树——谈冯至
[2006-06-23] [阅读次数:538]
王海良 吹箫人 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这是一本冯至1949年前作品的选集,包括散文随笔(编者是这么分的)诗。这本书不适合收藏,当初买它主要的原因是冯至作品的单行本很少见,比如《山水》,一个丛书书目显示有,但没有见过;《十四行》见过,但新近好象也没有出版。80年代冯...
『
阅读全文
』...
冯至:以狭窄之心纳无尽宇宙
[2006-06-23] [阅读次数:776]
2003年第11期《人物》杂志 (文/王素蓉) 好友刘涟告诉我:她的四外公——冯至先生离开我们十年了。十年?我好像刚刚还见到永远挂着可亲可敬笑容的冯至先生。他穿着整洁随意的布衫,拄着磨得发亮的拐杖,宽边大眼镜后面的慈眉善目盈满笑意,那总有些不太归顺的白发直傲傲地立着。我每次下班回家穿过街心花园...
『
阅读全文
』...
冯至: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2006-06-23] [阅读次数:590]
叶廷芳 中国二十世纪的各类风云人物大多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纷纷诞生,故在这两个世纪之交频频让我们纪念。在这个风云榜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诗人兼学者冯至的位置。作为诗人,他学生时代出版的抒情诗集《昨日之歌》与《北游及其他》就瞩目于诗坛,甚至被鲁迅誉为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尔后又以糅合...
『
阅读全文
』...
偏僻山村有座“夫妻小学”坚守贫困24年
[2005-12-12] [阅读次数:1626]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2月12日 08:51: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成都12月11日消息(记者刘涛 广安台记者骆凤荣)在重庆大竹县与四川邻水县交界处的偏远山区,有一所“夫妻小学”。20多年来,有一对夫妻俩就一直扎根在这偏僻山村,将一拨又一拨孩子送出了大山。 “夫妻小学”...
『
阅读全文
』...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网友来稿)
[2005-01-12] [阅读次数:2785]
山东聊城一中 潘鸿海 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她。——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家庭的贫困成为她的悲剧的重要因素。社会把她逼上了绝境。——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
『
阅读全文
』...
让语文走进大自然(网友来稿)
[2004-05-04] [阅读次数:1050]
杨艳 每当我漫步在管弄公园的林荫小道上,总会好奇地盘问学植物出身的小郁“这是什么树?”“那种花叫什么名字?”-----想起小时候充满期待地插下一枝桑条,一截柳枝,或是一根葡萄藤,但每次都会在次日清晨就迫不及待地拔出来检验它是否萌芽了,结果自然是“红颜变白骨”,桑条柳枝葡萄...
『
阅读全文
』...
点评《大自然的语言》的语言
[2004-04-21] [阅读次数:2455]
沙沱中学 李长春 《大自然的语言》作为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并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多年。师生们与教材编写者一样对她钟爱有加,特别是展现在我们心中那几幅四季风光的美丽画卷,不由得把它与《春》、《济南的冬天》一并当作优美的审美...
『
阅读全文
』...
让语文课堂走进大自然(网友来稿)
[2004-02-19] [阅读次数:1521]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中学 孔祥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
『
阅读全文
』...
研究型课程:让学生走向大自然
[2003-01-10] [阅读次数:1302]
中国教育报 2003-01-09 崔晓晖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系列论坛上,毕业于北师大天文学系、现为日本扬子江有限公...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文字》备课笔记(网友来稿)
[2002-06-19] [阅读次数:5387]
美丽的人生 有趣的书---------米·伊林和《十万个为什么》 &nbs...
『
阅读全文
』...
诗歌鉴赏 冯至《蛇》
[2000-10-06] [阅读次数:16593]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盛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