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大道之行也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课内作文素材《老子》四章、《五石之瓠》《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礼记》运用示例
[2024-04-27] [阅读次数:43]
《老子》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素材运用示例: 凡事硬来就会坏事,过于执着反而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坏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失手。正如老子所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可见,做人处世要学会顺应规律...
『
阅读全文
』...
2024高考作文增分素材之《老子四章》《庖丁解牛》《礼记》
[2024-04-27] [阅读次数:81]
(一)《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有言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译为“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1.五石之瓠:惠子得到魏王赏赐的大瓠之种,种出五石的大瓠,却不知道...
『
阅读全文
』...
孔子儒家“仁、礼乐、礼仪制度”内涵详解
[2023-07-06] [阅读次数:60]
仁、礼、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和礼、乐的关系: 礼是指一套社会规范和礼仪,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社会秩序。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
『
阅读全文
』...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程单:《礼记》选读
[2021-10-27] [阅读次数:119]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礼记》的两个选段,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 2.品析文段内容,理解《学记》《大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感受《礼记》的艺术魅力,学习用本课所学的方法阅读更多《礼记》里的文段。 【前置学习】 【片段一】 善学者,师逸而功...
『
阅读全文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指导:《礼记》两则、《马说》
[2021-10-18] [阅读次数:275]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教然后知困 &n...
『
阅读全文
』...
《礼记-大学之道》简介
[2021-09-02] [阅读次数:2951]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期间的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这些文章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其中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作品。 传统说法认为,《礼记》的编纂者是西汉儒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做《大戴礼记》...
『
阅读全文
』...
《礼记大学之道》直译译文(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09-02] [阅读次数:341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阅读全文
』...
《礼记-大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2021-09-02] [阅读次数:203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
阅读全文
』...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备课素材
[2018-04-20] [阅读次数:735]
导入一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同学们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几部书吗?(“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 春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去感受儒家经典的博大精神。 导入二 同学们...
『
阅读全文
』...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备课素材
[2018-04-20] [阅读次数:725]
导入一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命名为“大同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构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吧。 导入二 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美好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然而,早在两千多...
『
阅读全文
』...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备课素材
[2018-04-02] [阅读次数:1009]
导入一 “四 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同学们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几部书吗?(“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去感受儒家经典的博大精神。 导入二 同学们听说过“教学相...
『
阅读全文
』...
《大道之行也》备课素材
[2018-04-02] [阅读次数:476]
导入一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命名为“大同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构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吧。 导入二 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美好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然而,早在两千多年...
『
阅读全文
』...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2018-04-02] [阅读次数:1332]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
『
阅读全文
』...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翻译
[2018-03-04] [阅读次数:80930]
原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
阅读全文
』...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翻译
[2018-03-04] [阅读次数:44638]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
『
阅读全文
』...
儒家“中庸之道”辨义
[2017-03-10] [阅读次数:581]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 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 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
『
阅读全文
』...
儒家思想中的死亡观与生命态度
[2016-10-30] [阅读次数:823]
傅佩荣 儒家思想直接谈及死亡的地方并不多;不过,从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反映出死亡看法的倒有不少。我们就由这个角度来看看儒家的死亡观。 第一,儒家认为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结束,人既然出生,就无法避免老、病、死,死亡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在《论语·颜渊》中即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言,也有...
『
阅读全文
』...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2014-10-30] [阅读次数:1123]
何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练习检...
『
阅读全文
』...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
[2013-10-10] [阅读次数:4032]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
阅读全文
』...
仁义礼智信忠恕孝——儒家思想核心介绍
[2012-11-30] [阅读次数:2590]
儒家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
『
阅读全文
』...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周公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856]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2-10-09] [阅读次数:2015]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
『
阅读全文
』...
儒家思想简介(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2010-04-15] [阅读次数:1024]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于佛道有一特点,即它的“入世”精神。基于此“入世”精神而抱有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自孔子以来,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儒家的这种“忧患意识”也许可以说是儒家不同于现代知识分子的...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道则高矣,美矣(原文及译文赏析)
[2010-04-01] [阅读次数:2432]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禅解】此叹境也,即叹观也。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吾道一以贯之
[2010-04-01] [阅读次数:1739]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士志于道
[2010-04-01] [阅读次数:2492]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
『
阅读全文
』...
儒家"爱有差等"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2009-12-14] [阅读次数:6821]
墨家主张兼爱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
『
阅读全文
』...
儒家是中国最早的政党
[2009-12-13] [阅读次数:792]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全面变革的时代。百家诸子都兴起于此时。 《汉书.艺文志》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十家,认为每一家都是出于某一种“王官”(政治分工中的官属专业)。 但是作为历史学家的班固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一点:先秦诸子之分并不仅是不同的学术思想之分。这种...
『
阅读全文
』...
《礼记&学记》语译(一)
[2009-09-16] [阅读次数:2352]
【原文】发虑[1]宪[2],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6]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1]虑:思考。 [2]宪:原则。 [3]謏闻:小有名气。[4]动众:使听众为之感动。[5]就贤体远:就、体都是亲近、靠近的意思。[6]成:养成、习得。 ...
『
阅读全文
』...
我这样教《大道之行也》(网友来稿)
[2008-07-16] [阅读次数:1098]
四川邻水合流中学 季竹秀 《大道之行也》是选自〈礼记〉里的一篇新课文。它里面反映的“大同思想”与我们现在正在构建的和偕社会的基本特征很相似。在教学这篇课文前,发现这篇课文的思想很独特:要么学生很难懂得其中的思想内容,要么学生会认为现在的社会不如古代的社会。这样容易给学生的思想以误道。...
『
阅读全文
』...
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网友来稿)
[2007-04-09] [阅读次数:4161]
俞俊 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是一种合乎礼义,发而中节的情感。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他认为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和扩充恻隐之心。今天,德育无论怎么改革,都离不开情与爱,德育“掘池”不能忘记“蓄...
『
阅读全文
』...
千名中外师生头戴小红帽在长城脚下诵读儒家经典(教师中心稿)
[2005-07-31] [阅读次数:947]
千名中外师生头戴小红帽,今天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放声诵读儒家经典篇章,感动天公作美,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晴朗起来。激情满怀的诵经声响彻整个山谷。被中国专家称之为“千年壮举”的“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一举成功。 诵经者,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
『
阅读全文
』...
儒家系统的人格自尊
[2004-08-26] [阅读次数:862]
就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而言,首先认识一个一个的具体的事物,之后从诸多具体事物之中再抽象出共同的东西,从而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有所认识,从而造出类的概念。对自然界的认识如此,对人类的认识也如此。 在中国,对人的类别认识,是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开始的。他从追溯人的祖先开始,一直追溯到了人类...
『
阅读全文
』...
王珪、魏徵:儒家诗教观的履践
[2004-08-26] [阅读次数:958]
聂永华 王珪、魏徵都是北方人[1],皆经历隋末的大动乱而进入贞观宫廷,他们不同于“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而是象房玄龄、来济之辈一样“以材术显”[2],渐为太宗所器重,成为心膂。在唐初并存的关陇、江左、山东三大地域文化体系中,显然属于以经世致用、致身通显为特色...
『
阅读全文
』...
贾谊——英年早逝的西汉初期儒家
[2004-08-26] [阅读次数:1387]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诵《诗》《书》、通诸子百家言、善属文而闻名于郡中,为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所器重。后在吴公的推荐下,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其才华出从,很快超迁为太中大夫。 不久贾谊上...
『
阅读全文
』...
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2004-08-22] [阅读次数:2914]
人们常说:“历史不会重演。”人们又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真理或者在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中国人看来,从近代到现代直到今天的世界政治历史,很像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的重演。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22-481年)得名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载入称为...
『
阅读全文
』...
辛弃疾词中的“恋君”与“怨君”情结 ——辛弃疾对儒家“忠君”思想的矛盾判断 作者:杨锦辉(教师中心稿)
[2003-10-28] [阅读次数:1936]
内容摘要:作为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之一的“忠君”思想,一直是中国文人坚定的信仰,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现实生活当中,对“君王”的思想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借助君王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一方面又因君王不采纳自己的建议而对君王的软弱充满了失望。辛弃疾以他的词作品,反映出中国文人的悲剧命运,同时...
『
阅读全文
』...
山大诵读班:儒家原典的义教课堂
[2003-08-27] [阅读次数:906]
中国教育报 2003-08-26 本报记者 陶继新 每逢周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阵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就在山东大学校园的夜空回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
『
阅读全文
』...
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论坛精华帖)
[2003-02-10] [阅读次数:1875]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4168 伊恬 作者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一 摘 要: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不...
『
阅读全文
』...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
[2001-07-08] [阅读次数:1045]
林安梧 ...
『
阅读全文
』...
儒家的人文精神与文明对话 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
[2001-07-04] [阅读次数:1927]
杜维明()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岳麓书院杜维明千年学府报告会的直播 现场。 千年弹指一挥间,书魂学魄一脉成,岳麓山下的书香已经在历史 的脉搏中飘溢了一千多年,沧海桑田,带走了一代代学人的身影,却 带不走硕学鸿儒们传道、授业、解...
『
阅读全文
』...
史实与学说之间:儒家政治哲学之起点 兼论墨道法的“上古之世”之说
[2001-06-17] [阅读次数:1282]
赵敦华(儒学新教化) 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有把事物的起源视为本质的思维习惯。 西方的政治哲学由社会起源推溯社会制度的本质,从古代的约定论和 自然论,到中世纪的君权神授和近代以降的社会契约论,无不如此。 西方人在谈及社会原初状态时,依据的多是理论假说,...
『
阅读全文
』...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2001-06-17] [阅读次数:1728]
何怀宏(儒学新教化) 内容提要: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做进一步的 区别和分析,本文即试图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 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这一思想资源,指出在“行为规范”方面, 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
『
阅读全文
』...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2001-04-17] [阅读次数:1250]
儒学新教化 高力克 一 儒学中的宗法伦理与德性价值 儒学的现代困境虽由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引发,但亦源於其价 值系统的内在矛盾。先秦儒学承续殷周礼乐文化而维新,其宗法伦理 化的“人文的转向”迥异於轴...
『
阅读全文
』...
中国的宗教兴衰与儒家
[2001-04-17] [阅读次数:1346]
儒学新教化 印顺 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分着重于当前事实,所以宗教的情绪,一向 不够热烈,特别是在理学支配下的时代。 中国固有的民族宗教,如古典的“书”,“诗”,“礼”,“易”, “春秋” (诸子一...
『
阅读全文
』...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2001-04-17] [阅读次数:1323]
儒学新教化 赵敦华 一 公元九世纪的韩愈受佛教“法嗣”观念的启发,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道统”之说一出,儒风为之大开,直至宋明时期达到儒 学的颠峰。但近代以降,“道统”说渐受冷落。很多人以为这是...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