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2.六国论 备课 备课参考资料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2021-05-07] [阅读次数:660]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目录序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5-26] [阅读次数:643]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
『
阅读全文
』...
李祯《六国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1-07] [阅读次数:9714]
(1)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2)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
阅读全文
』...
战国战神吴起的故事
[2015-03-10] [阅读次数:2307]
如松 战国初期,晋国在三家分智之后,经过东周天子册封,分裂成韩、魏、赵三路诸侯。 魏文侯礼贤下士,实行儒、法兼治融合多家的策略治理国家,逐渐强大。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
『
阅读全文
』...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苏秦六国合纵(六国论、屈原列传备课资料)
[2014-04-01] [阅读次数:790]
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天,楚国令尹(楚相)昭阳家中正在举行宴会,贵卿如云,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席间,令尹昭阳突然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个玉璧不见了,满座哗然,议论纷纷。渐渐地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上。昭阳见状,不问青红皂白,便命人把那年轻人捆绑起来,拷打逼供。怎奈,那年轻人虽...
『
阅读全文
』...
暴虐疯狂:嬴政专横自大断送秦帝国(六国论、过秦论备课资料)
[2013-07-30] [阅读次数:721]
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席卷天下,达到权力巅峰,是为秦始皇。 皇权在握,便容不得半点不和谐之音,更容不得百家争鸣。于是,焚书事件发生。焚书之后,嬴政又以封郎官为诱饵,把全国700名学子骗至咸阳,全部坑杀。 两起暴虐且疯狂的事件,让天下人领教了嬴政的专横与自大。 自大之人,通常孤独,...
『
阅读全文
』...
战国之鲁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629]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
『
阅读全文
』...
战国七雄之——晋国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629]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一、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武王发,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二、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
『
阅读全文
』...
战国七雄之——齐国简介(为政以德、管仲列传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1451]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姜齐和田齐之分。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吕尚于齐,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又称吕氏齐国,史称姜姓齐国,简称姜齐。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国君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
『
阅读全文
』...
苏轼《六国论》文白对译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2-11-27] [阅读次数:2400]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 诸侯卿相,皆 争养士自谋。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 其 谋夫 说客、谈天&nbs...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原文翻译和课文分析(苏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2011-02-10] [阅读次数:31981]
六国论 (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修正(人教版教师随笔)
[2010-07-13] [阅读次数:3514]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书注: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书注“微”:假如没有,表假设关系。而译文为“即使……”,表让步关系。前后不一致。此句中的“微”是表否定假设的连词,译为“如果没有”,“要是没有”,可参看上课《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
『
阅读全文
』...
《过秦论》和《六国论》比较阅读
[2017-03-10] [阅读次数:4164]
一.相同点的归纳分析。 1. 这两篇文章不仅在文言词汇方面有许多相同的用法,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比如文章的标题:过秦论、六国论,都是一个“论”字,表明它们都是议论文。 2. 归纳相同点:[板书:体裁、题材、创作目的、写作手法] ...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
[2009-03-27] [阅读次数:2680]
主备人:郭海霞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领会作者讽谏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 2、理解与则以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 3、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洵,字明允...
『
阅读全文
』...
《秦始皇本纪第六》译注[过秦论、六国论](网友来稿)
[2009-01-06] [阅读次数:1322]
解惠全 白银亮 译注 【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阅读全文
』...
对秦始皇的评价(过秦论、六国论)
[2008-10-04] [阅读次数:4378]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士唐雎简介
[2008-09-04] [阅读次数:6365]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布衣之怒”的故事 秦王气势汹汹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什...
『
阅读全文
』...
源自《战国策》的成语(网友来稿)
[2006-11-24] [阅读次数:4858]
山西省沁县中学 刘建东 《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武帝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
『
阅读全文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
[2005-11-18] [阅读次数:6751]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着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着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子“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庄子·天下篇》言“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
『
阅读全文
』...
从《六国论》看苏洵的幼稚病(网友来稿)
[2005-09-05] [阅读次数:2558]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 蔡雪琴 秦统一六国属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就是赵始皇,魏始皇,楚始皇------总之,中国的统一对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这方面始皇做得不错: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同时结束分裂状态也是对昏庸君主的淘汰出局,因此苏洵没有必要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2
[2005-01-28] [阅读次数:2331]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
[2005-01-28] [阅读次数:1998]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
『
阅读全文
』...
我的六国论(网友来稿)
[2005-01-21] [阅读次数:3050]
湖北宜昌三峡高中 周有为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对六国灭亡的历史进行过研讨,难道真的是六国不知抗争,“弊在赂秦”吗?真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吗?抑或“此乃天助秦耶?”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是统一中国的任务为什么偏是让秦国来完成?从《过秦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国确也结成过“...
『
阅读全文
』...
高中新课改进入“战国时代”
[2004-12-31] [阅读次数:2039]
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中学 段新立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与宁夏四省区全面开始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至今为止已近一学期,语、数、英三个学科已进行了一个学段的学分认定,其他各个学科的学分认定在即。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作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先锋,亲临前线,过关斩将,流下的泪水、汗水,无可名状,个...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的阅读参考
[2004-09-23] [阅读次数:3833]
津沽高中 田克君 一、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敢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信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武、苏辙到洋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的启示
[2004-08-25] [阅读次数:4216]
提起《战国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约都是让孩子从小受磨练的"触龙说赵太后",由"吾与徐公孰美"引发统治者应广纳众言、多听批评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出无车,食无鱼"之叹说明要尊重人才的"齐人有冯谖","荆宣王问群臣"中使人回味无穷的"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些确是值得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因此,从中学课本到各种"...
『
阅读全文
』...
《战国策》简介
[2004-08-25] [阅读次数:31017]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
阅读全文
』...
战国简介
[2004-08-22] [阅读次数:1773]
战国 (公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
『
阅读全文
』...
战国初期的楚国
[2004-08-22] [阅读次数:1673]
战国初期,楚惠王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在对外争夺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公元前473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后,勾践称霸诸侯,势盛一时。勾践为了缓解与楚国的关系,主动以淮上地与楚,此则有利于楚国的进一步东向。其后,楚通好于秦,当晋内部斗争激烈、三家分晋和越国渐走下坡路时,公元前4...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注释“举”疑(网友来稿)
[2004-08-18] [阅读次数:1784]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 谷习长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六国论》中的注释“举以予人”令人费解。课本是这样作注的:“[举以予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如此注释,至少有以下两个疑问:①按照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既然“举”译作“都”,“予人”译作“送给别人”,那...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中三个近义词的运用(网友来稿)
[2003-03-08] [阅读次数:8082]
江舸 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文章在论述六国破灭时,有三个以“灭”为主体语素构成的近义词,分别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我们分析这三个词语,有利于清楚地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有利于体味作者的用词精当特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三个句子是: ⑴六国破灭...
『
阅读全文
』...
亦文亦史《战国策》
[2002-06-28] [阅读次数:3201]
亦文亦史《战国策》 安徽 蒋新 通常人们把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其中《战国策》被认为是文学成就相当高的。但《战国策》的性质从它问世起,似乎就有分歧。那么多的别名就是证明。既叫《国策》。又叫《短长》;既《国事》,又叫《事语》...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习题
[2001-08-12] [阅读次数:11113]
[能力训练] 一、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dài)尽 暴(bào)霜露 B.弊在赂(lù)秦 为(wèi)国者 C.思厥(jué)先祖父 胜负之数(shù) D.不得下咽(yàn) 洎(jì)牧以谗诛 二、下列语句中加...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训练题
[2001-03-03] [阅读次数:5738]
一、字词 1.注释下列多义词 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③...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语法修辞
[2000-12-22] [阅读次数:3729]
作者:likegang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较”的宾语,不只是“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还有“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秦之所得”是秦在攻取之外的所得,也就是秦接受六国割地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是诸侯在攻取...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逻辑推理试析
[2000-12-22] [阅读次数:3553]
作者:likegang 《六国论》是宋朝苏洵写的一篇切中时弊的优秀论说文。作者为了寄托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赂秦”,在文章中提出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深得论辩之道的,他不是采用直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而是先提出两个分论...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知识要点
[2000-12-22] [阅读次数:4943]
作者:likegang 一、字词正音 应掌握 课本已注 洎(jì) 课本未注 赂(lù)厥(jué)量(liáng) 二、通假字、异体字 暴(曝)厌(餍) 三、词语 实词 应掌握 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数(名)事(动) 应了解 ...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分析
[2000-12-22] [阅读次数:7292]
作者:likegang 一、作者简介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导读(二)
[2000-12-22] [阅读次数:4005]
作者:likegang 提示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在这篇文章里,借六国破灭的教训,讽谏北宋朝廷抛弃投降主义的外交政策,积极谋...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讲解
[2000-12-22] [阅读次数:6459]
作者:likegang 这篇文章选自苏洵的《嘉祐集》,题目原作《六国》,现在从通行选本作《六国论》。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宋朝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他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的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把平日所作的文章都焚烧了,闭户专心读...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中“食之”解
[2000-12-22] [阅读次数:2200]
作者:likegang 《六国论》后半篇有下列一句话: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对于引文中带黑点的词句,一些选本是这样解释的:“那么,我恐怕秦国的人连饭也吃不下去了。‘食’,吃饭。‘之’,等于‘而’。”...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评注
[2000-12-22] [阅读次数:2372]
刷 作者:likegang 本文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权书》共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时政和历史的。其时,宋朝正值契丹、西夏的连年入侵,损兵折将,东北、西北边防遭受严重破坏和威胁。软弱无力的宋朝,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增加“岁赐”;对外则采取纳币输款、贿赂求和的退让守御政策,以求苟全,...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的结构安排和语言特色
[2000-12-22] [阅读次数:5895]
作者:likegang 这里重点探讨一下《六国论》的结构安排和语言特色,对于我们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政论文,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先谈一下它的结构。 文章共分五段。每一段以总论点提携全文。启篇首句便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否定了一般人的见解;接着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
『
阅读全文
』...
介绍苏洵的《六国论》
[2000-12-22] [阅读次数:7185]
作者:likegang 苏洵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不赞成舞文弄墨、纯粹在辞章上耗费精力,曾说自己写文章没有什么别的长处,只是喜欢谈论用兵之道,评议古今形势。因此,他把自己比做汉代的政论家贾谊,而不愿意有人把他比做辞赋家司马相如。他的文集里所...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导读(一)
[2000-12-22] [阅读次数:2916]
作者:likegang 《六国论》选自苏洵的《嘉祐集·权书》,《权书》共十篇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文章。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他在文章中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
『
阅读全文
』...
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2000-12-22] [阅读次数:4857]
likegang 略谈《六国论》的结构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以擅长议论而著称。在他留传后世的《嘉祐 集》中,主要论著有:《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这些文章都以他的纵横捭阖和缜密论述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并被推荐给皇帝,一时流行于文坛,为许多学者所模仿。老苏的论文...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指瑕
[2000-12-22] [阅读次数:1852]
作者:likegang 《六国论》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这点,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庆历纳款”后又过了三十一年,宋神宗熙宁八年(1073),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七百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
『
阅读全文
』...
谈苏洵的《六国论》
[2000-12-22] [阅读次数:3646]
作者:likegang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明的散文家。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二十七岁才发愤攻读。他应进士和茂才异等的考试都未中,促使他更加用功读书,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和儿子苏轼、苏辙从...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疑难词句释义
[2000-12-22] [阅读次数:4495]
作者:likegang 一、犹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后世已成为成语。苏洵所引“古人云”,是《战国策·魏策》的记载和《史记·魏世家》的转述;《汉语成语词典》又以《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句为证,证明“抱薪”原当作“负薪”,是...
『
阅读全文
』...
《六国论》时代背景
[2000-12-22] [阅读次数:4427]
时代背景之四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军队十分虚弱。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个时期。此时,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辽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一直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历史上的“澶渊之...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