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送别(无名氏) 教案 教学设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1)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体会诗歌的意境。...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 野 望 》    一.作者简介:   ...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预习导学    (一)阅读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
阅读全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所...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掌握诗歌涉及的文学常识,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   ...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朗读并背诵。    2.品味诗句,学习使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悟诗人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难点】    1.梳理学习品析诗句,掌握诗歌...
阅读全文』...

 预习目标: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培养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我的预习任务:    一、自主预习,我积累:    (一)阅读下面的资料,了解文本的有关知识:    1.王绩(约5...
阅读全文』...

 野望    一 了解作者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阅读全文』...

 黄志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你...
阅读全文』...

 重点1.准确翻译 、理解整首诗 依据:理解古文句意。( 课程标准)    难点2对近几年高考真题中出现的结合全诗表达诗人情感进行分类,填充知识树状图。    依据:近三年高考古诗都选取了二问考情感。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准确翻译理解诗句。    2...
阅读全文』...

 王玉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诗...
阅读全文』...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二)学习重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
阅读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野望》《黄鹤楼》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野望》《黄鹤楼》的思想内容,...
阅读全文』...

 精彩开篇词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诗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
阅读全文』...

 《渡荆门送别》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四首诗。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学习这首诗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阅读全文』...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二)学习重点    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
阅读全文』...

 《钱塘湖春行》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学们还记得吗?大家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 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
阅读全文』...

 一、送别诗简说  1、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2、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
阅读全文』...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阅读全文』...

 班级:丰惠中学高二(7)班  教师:刘建松  师:《红楼梦》中的第一才女林黛玉看完一本书后,出示投影(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词。)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能让林黛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有如此大的触动,这本书就是元代的戏曲经典  生:《西厢记》  师:什么...
阅读全文』...

   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本堂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2、感受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课前检查】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吞噬( ) 咆哮( &n...
阅读全文』...

 【课题】诗四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四首古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阅读全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专题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托现行必修、选修教材,从中开发、确立供学生选择的学习专题,让学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专题选修研究”,力图在实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新的发展或学生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便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
阅读全文』...

 课题: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教师:殷卉茹 日期:2011/05/0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品味文中隽永的唱词,进而体味其曼妙幽怨的意境。   能力目标 把握莺莺这个...
阅读全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本剧剧情。  2、赏析艺术手法,重点赏析曲词的情景交融。  3、赏析人物形象。  二、导语:江淹在《别赋》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我们今天来学习王实甫的名篇《西厢记》中...
阅读全文』...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
阅读全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6.分析四首诗中...
阅读全文』...

 授课人;张含光 班级:高二(9)班 授课时间:2011年5月19  教学目的  1、 了解《西厢记》中与课文有关的剧情。  2、选取课文中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收尾】四支曲词,学习曲词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体会其对人物情感刻画的效...
阅读全文』...

 主备人:张含光  一、课型:赏析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2. 通过诵读、品味、赏析,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复杂、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解读文本,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
阅读全文』...

 上海市光明中学 刘吉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辨识《长亭送别》中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与效果,并初步尝试与学生一起解读与分享《西厢记》的艺术价值与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与交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析《长亭送别》艺术手法的过...
阅读全文』...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实甫与《西厢记》,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特点;  2、 了解情节结构,理解矛盾冲突;  3、 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4、人文素养:  ○1、鉴赏崔莺莺形象之美,如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
阅读全文』...

 一.《送别》引入  一曲长亭外古道边,将古道送别唱得悠扬婉转,催人泪下,那离别之伤已然铭刻在心间。  (此曲有学生会唱,一定强调只可轻声跟唱,重在用心体会送别之情)  二.由曲到诗  说道唐人的送别诗,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记诵经典名句,体会莺莺的复杂感情;   2、学会从不同角度来鉴赏曲词的方法(能分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3、培养立体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
阅读全文』...

 郭传斌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刚刚走入文学鉴赏大门的高二学生来说,知识背景的缺失、戏曲唱词的陌生、人物关系的纠葛、剧情发展的错综都会成为进入《长亭送别》的障碍。而要在一节课中解决以上所有的...
阅读全文』...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 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  二、 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1. 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
阅读全文』...

     教学设想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被新教材所节选,如 :《红楼...
阅读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赠汪伦 ...
阅读全文』...

 长亭送别  教材分析  《长亭送别》是著名的元代杂剧作品《西厢记》中颇为缠绵悱恻的一节。多少年来,它那精美绝伦的唱词被人们反复咏叹;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情人离别的场面令人感喟不已;而女主角莺莺的大胆痴情更是鼓舞了无数痴男怨女大胆冲破世俗的藩篱,为爱而斗争。  教学目的  1、品位文中隽永的唱词...
阅读全文』...

   一、导语  人间自古伤别离,但人生自古多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朋友之间的别离,感伤中有着一份浓浓的牵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子间的别离,关爱中有着有一份深深的期盼;“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及作者。  2.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  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  教...
阅读全文』...

 《长亭送别》学案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崔张约会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一、《西厢记》与元杂剧  1、《西厢记》的形成...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 品味曲词多用修辞,化用古代诗词,富于文采的特点。  2、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  3、 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四美,品味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体悟莺莺别离时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确本剧的...
阅读全文』...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   学案序...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
阅读全文』...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07页,今天我们来学习诗四首的后两首,首先请大家看到《渡荆门送别》,作者是李白。(转身板书)那么我们来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渡荆门送别就是指在经过荆门这个地方所做的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李白这个诗人是相当著名了吧。下面,们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
阅读全文』...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送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一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离愁别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阅读全文』...

 《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3、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象征...
阅读全文』...

 》点此浏览本课其他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